陈文学 前浙江义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经济师,金华银保监行业协会副会长,义乌市金融学会副会长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双循环下的小微企业的风险防范。
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环境下,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当中,我们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在双循环的过程当中,小微企业既面临着抓产业升级和改造自身的机遇,也面临着系列的风险挑战。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小微企业既面临着抓住产业升级改造提升自身的机遇,也面临着系列风险的挑战。
以义乌为例,义乌目前有 小微企业67.4万家 ,其中 外贸企业8.6万家 、 外贸代加工企业3.8万家 ,受外贸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 “双循环”背景下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金融如何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资金保证与支持,助力其成功破局,已经成为一项全新的课题。
下面就我们义乌农商银行如何在“双循环”下防范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双循环”格局下小微企业面临的风险
1、订单减少的风险
疫情影响、贸易保护、市场低迷、供应链割裂等问题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将会受到外循环的严重冲击,产业供应链受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面临订单减少的风险。义乌原来我们在常住的外国人口就 1.8万人,目前留下来只有3000多人。外面的人进不来,那么我们有些订单也就出不去,在外循环过程当中受阻。
2、企业转型风险
义乌小微企业是一个外向型企业为主,以外循环为主的。在目前环境下,继续从事外循环,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要实现双循环,不是任意产品、产业都能进入其中,也不是任意要素都能长期循环,只有有效供给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时,才能实现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以及资金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移,以此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小微企业必须要抓住我们产业升级的机遇,聚焦高质量竞争有竞争力的,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善和提升自身业务,进行转型升级。
3、技术提升风险
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小微企业需要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就要求小微企业要进行技术提升,通过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数字经济等模式的推动下,实现在线化、共享化,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打通小微经济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建立小微经济在国内形成有效投资和高效消费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4、产品研发风险
第三就是产品研发的空隙,所以外循环与内循环的产品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外循环,尤其义乌一直都是出口在欧洲、美国、美洲,所以东西方文化也有很大差别,产品的要求也很大差别。所以你要从事从外循环转移到内循环,在产品的研发更新以及内循环的一些客户需求,所以在内循环的产品当中本身有自己的产业链,要从新的产业链当中去分一杯羹,这就需要我们小微企业要加大我们研发力度、做好产品的迭代。
5、人员结构调整风险
企业要用对人才、善待人才,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生产力。小微企业要进行转型升级,从外循环转型到内循环,那么这就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从而小微企业要不断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才能通过一些调整。
6、市场开发风险
小微企业如何在内外双循环过程当中,成为客户的投资指引。投资过程当中,我们生产和消费过程当中两个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消费者反映并激发市场的需求。但是内循环过程当中,市场开发是由在外循环过程当中要到内循环过程当中,因为本身的客户也有需求在那,那么这里就是从外循环的小微企业必须要在打开我们内循环的一个内需。所以我们在打开市场过程当中,一定要以百姓刚需为基础,改善型需求为增量,来扩大内循环的小微市场的基础。
7、产品定价风险
在双循环过程当中,我们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加凸显,那么商品的价格由自由竞争的市场来决定。而企业产品只有贴近市场,服务消费者,才能在竞争当中取胜。所以我们在竞争当中,我们要避免一些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对小微来说是产品的定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
二、“双循环”格局下小微企业何去何从
小微企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小微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继续经营还是转型继续经营,无疑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如果小微企业放弃经营,因为小微企业在我国、包括我们义乌市的贡献非常大,从我国的小微企业贡献度来看,贡献了 50%以上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城市就业。那么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小微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就会造成资金短缺,也会影响我们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如果小微企业继续转型经营的话,那么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风险,也就是要增加投入。在转移过程当中我们前面讲的几大风险必须要考虑好,如果这些风险没有考虑,就去转型的话,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风险。所以小微企业在这种情况过程当中,在困难与挫折的发展过程当中,在阵痛当中,我们如何来进行华丽蜕变?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微企业困难机遇是存在的,只有抓住其适应双循环的新格局,才能扭转困局、涅槃发展。
三、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成功破局
我们义乌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有着层级少、灵活性强、决策链条短、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与小微企业有天然的相容性,是支持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所以我们义乌农商也始终坚持 “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始终保持“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经营理念。在“双循环”格局下,从5个方面出发,全力助推小微企业成功破局。
1、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小微经济消费市场
所以今年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小微企业复苏的成效显著,发展动力也逐步释放。然而小微企业的使命是服务消费者,解决消费人群的某项所需。只有消费产品和服务得到满足,才能使其资金得以循环流动,从而使企业得以正常经营。为了培育小微企业消费市场,我们农商行也高度重视了青少年、中年、老年人口结构的小微市场的运营影响,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服务金融,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做了一些实践,一个是做好儿童金融、青少年金融、公社金融(公社也就是公积金、社保)以及银行金融等四大金融,聚焦专业客户群,打造了我们各类的主题特色支行。其中咚咚儿童银行、咚咚孝义家园于今年 6月、10月开业,还有我们的特色的党建先锋支行也在组建的过程当中。同时,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政府和企业畅通市场、产业、区域等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成长性最好的区域、行业、客户和产品,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2、打通内循环供应链,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义乌农商银行以园区企业为切入点,创新开发供应链金融,并针对链条上的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时点的金融需求,探索相适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要求各网点结合周边行业与客群的状况及特征打造主题特色支行,并围绕目标客群生活和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主题支行+行业市场”金融圈,实现全场景、全周期的精准金融服务。
同时,探索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共同参与跨区域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各专业平台合作,与新型线上贸易服务平台、大型仓储物流企业、专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实现重点领域金融全链覆盖。针对现代化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开发符合各产业集群间供应链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构建集合现代化生产、贸易及物流等全程综合金融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已与 28个小微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212户小微园区企业发放贷款6.22亿元。
3、落实惠企政策,畅通小微企业融资“血脉”
我们行也紧紧围绕加大民营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率先出台“畅通融资通道 助力企业发展”十项举措。下发金融支持小微园区建设行动方案,整合租金贷、税银通、物业贷、科创贷等产品和服务,全面满足园区企业主、入园企业的金融需求。打破“凡贷必保”的传统观念,大力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产品,配套推出厂房按揭贷、小微循环贷、拍易贷等产品,充分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周期性用款需求。
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成本高等难题,在资金成本方面,主动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已经为 1120户小微企业减少融资利息支出3385万元。并推广应用政策性担保合作,到目前已签订10亿元振兴贷担保合作协议,发放“新农贷”“惠农贷”1088万元,申请15亿元支小再贷款,定向投放民营小微企业,全力攻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行根据小微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特征,为其提供信贷、结算、科技平台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其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流通和消费 “三端”的金融支持,以资金畅通促商品流通,打通商品供给、商贸物流、终端销售等三个关键环节。并综合运用贸易融资等工具,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小微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新业态的金融支持力度,保障外贸领域产业的发展。
4、加大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一方面要扩大内需,以百姓日常生活产品的刚需为基点,改善性需求为增量,扩大内循环的小微市场基础;另一方面要抓住产业升级机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自身。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打通采购、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建立小微经济在国内形成有效投资和高效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要用对人才,善待人才。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生产力,将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一系列激励方式善待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企业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具备与行业相关的知识,而且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那么在提高小微企业的员工素质方面,我们行也通过建立了民企对接平台,跟我们的工商学院和我们的人力、我们的业务、社保局共同对接服务平台,联合相关的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员工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和活动,帮助企业构建一支综合高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通过这样培养,使小微企业的员工的素质提高以后,在转型升级当中能够适应市场。
所以我把义乌的农商行的在这商业化过程当中,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成功破局做了一些工作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本文为陈文学先生在 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专题研讨会NO.9“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的发言实录全文,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