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宾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合规负责人
一、拨备概念
不管是一般拨备还是专项拨备,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隐含的意义在于站在委托人的角度,未来每做一笔投资,只要是信用敏感性的投资,投资发生的那一刻起,是否就计提了拨备去应对预期损失。对于非预期损失,需要用到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而对于预期损失,目前的情况是,保险公司所有的信用类投资都没有拨备的概念,如果信用类投资发生违约,对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冲击会比较大。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从资产公司的角度帮保险公司建立起类似于贷款拨备的机制。
二、拨备制度演进
从全球拨备制度演进看,经历了贷款分类、一般准备金、动态拨备机制、预期损失减值准备等发展阶段,体现了危机引发、监管和会计制度共同推动的演进特征。美国于1938年颁布了统一的贷款分类管理规定,1947年美国国税局要求银行设立贷款准备金账户。日本在50年代末引入存款准备金制度。西班牙央行于2002年在全球率先启用动态拨备制度,以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备要求使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中国则是在80年代末财政部发文针对国有五大行提出了 “呆账准备金”的概念,要求按银行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建立专项补偿基金。2002年,国有大行重组的艰难使得监管完善和制定了损失准备制度。2006年之后,原银监会逐步将拨备覆盖率作为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于2011年提出了动态拨备理念。
三、拨备作用
拨备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抵御风险、平滑利润、逆周期管理。第一个作用是体现在风险管理上,因为预期损失主要靠拨备来覆盖。第二个作用是平滑利润,我们可以看一下 PPT中2017年几大上市银行的报表利润和实际利润,其中实际利润高出报表利润的部分其实都是拨备作了计提。第三个作用是信贷业务逆周期管理,在经济上行期可以多计提拨备,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防止银行过度扩张信贷;在经济下行期,可以使用上行期积累的拨备应对增加的贷款损失,防止银行过度紧缩信贷。
四、拨备机制应用
目前中国拨备机制的应用是金融企业适用,但程度不同。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执行《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实施指南》,但唯独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今年以来,随着违约的频发,站在委托人的角度,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很需要一个拨备机制。
五、保险资金运用减值准备现状
我们看一下几大上市公司减值准备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中国平安一直占比比较高,其他保险公司都不是特别高。按照现行大部分保险公司实行的会计准则,对于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当权益工具投资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低于其初始投资成本超过50%或者低于其初始投资成本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含一年)时需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债权类资产,需关注融资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近期发展前景,只有在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项金融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目前的现状是,保险公司的减值准备主要源于并用于应对权益类资产的市场风险,但是对于债权类资产违约风险的减值准备因使用的已发生模型(即只有当发生损失时,才去计提减值拨备),从而对信用风险覆盖补足且滞后。从IFRS9信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要求来看,目前除了已实施IFRS9的中国平安之外中国所有的保险公司的减值准备都是不足的。在实施IFRS9之前,如果保险公司不做准备,突然进行会计准则的切换,对于切换日会计报表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六、IFRS9后资产减值规则变化
在讲具体现在怎么做之前,我们把未来 IFRS9后资产减值规则变化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IFRS9后,保险公司会计处理会更加注重信用风险,并由已发生模型改为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也就是说,所有信用类的投资在投资初始之日起就要计算预期信用风险损失,并据此计提减值准备,这和银行拨备在性质上高度相似。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知道各项信用类投资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结合信用阶段划分、前瞻性调整等计算每一个信用资产预期的信用损失。IFRS9后的第二个变化是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括表内的存款、贷款、应收账款等,表外的业务如承诺、担保也要求计提减值。第三个变化是,对于权益工具,原可供出售类权益工具需要计提减值,IFRS9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即FVOCI)的权益工具都是盯市计价,无须进行减值。
七、资管公司自有资金于2021年起实施IFRS9
下面我想着重分享一下资管公司如何实施和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根据财政部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从 2021年开始实施IFRS9。一般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资金比较少,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资金账户和委托人的大账户在账户管理上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是按照分账户进行管理,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实施IFRS9后对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现在思考的是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下,怎样实施和计量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的模型框架大家都非常熟悉,一般主要使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模型法计算预期信用损失,主要的参数涉及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暴露EAD。其中,比较难确定的是违约概率,考虑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历史上投资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信用水平较高,触发违约的情形很少,鲜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累有内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历史数据。因此,考虑到诸如穆迪、标普等国际主流评级机构积累有较长历史期间的违约概率数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内外部评级映射的方法,来确定各内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就如何进行内外部评级映射,首先要求内部评级方法和模型已通过有效性论证,其次将具有内部评级的各项信用债的信用利差进行数量统计,确定各内部评级的平均信用利差,再次通过数量统计确定各外部评级的平均信用利差,最后通过信用利差建立内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此外,需要关注IFRS9之后,需要将信用类资产按三个阶段进行划分,如果处于第一阶段则仅需要计提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如果处于第二、三阶段则需要计提整改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第三阶段的资产是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针对第一、二阶段资产的划分,主要按照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来予以判断。实践中,主要关注定量的违约率、定性的违约风险分析、以及本息是否已逾期30天,并予以综合判断。
八、保险公司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和拨备计提探讨
在实施 IFRS9之前过渡期,对于保险公司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和拨备计提,我们认为在规则上可以参考一般风险准备计提要求,对于正常类债权类资产计提1%的拨备,相当于所有债权类资产1%的违约损失率。同时可根据内部评级、五级分类结果,参考信贷资产对于非正常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拨备的同时,拨备亦起到了指导投资定价的作用,可以精细化债权类资产的定价,将违约率反映在信用利差设置上,由此保障整体投资收益水平。例如对于违约率为1%的资产组合,对该组资产计提1%的拨备,同时信用利差为1%,以上升1%的收益率定价来对冲拨备的计提。就会计处理方面,对于具体拨备科目的设置和设置形式,需要与监管、会计师事务所做好沟通。此外,前期权益投资形成的减值准备可作为未来违约风险损失的对冲池(前提是届时权益资产价格回升)。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