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资管新规下资管业务转型与发展——以理财为例

段兵 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一、理解资产管理本质需要重点探讨五个重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

《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为: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管业务的实质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由此,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委托代理关系的解决,即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消除信息不对称需要打通信息传递路径:一种被动的,监管机构制定规则来规范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比如信息披露;另一种是主动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向市场传递信号,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关系,即长期以来能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事先确定的风险与收益目标,资管机构需要这样慢慢建立起自身的口碑、品牌和市场形象。

(二)资管机构的核心价值——为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

资管机构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其客户属于存款类客户,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保守,可以说理财子公司天然传承了银行的“普惠”属性,承担了更多稳健投资的历史使命,要为老百姓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从投资回报来看,银行理财在去年一年为客户带来的投资收益达到了近1万亿;近十几年达到7、8万亿。尽管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看起来并不高,但从长期来看,相较于投资股票、P2P等品种,能真正为普通老百姓带来稳定、正向收益的还是银行理财。

(三)资产管理与金融市场的双向关系——双向影响

资产管理与金融市场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好的资产管理行业需要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做支撑,一个好的金融市场也容易孕育一个好的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够,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必然要有个广度、深度足够的金融市场。例如,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对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股票资产将有极大需求,但标准化资产的市场容量是否足够支撑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出现资产荒,股票市场的表现能否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可持续的回报。另一方面,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大而不强,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做法并不是真正的资产管理做法,也不利于去培育一个好的金融市场。

(四)资管行业中的业绩基准问题——树立严肃业绩比较基准自律机制

在国外成熟的资产管理行业中,业绩基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慎重的,业绩基准是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基本遵循。相对收益业绩基准,即选择一个能够代表目标投资市场的市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并对其进行复制和跟踪,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达到或超过指数收益。

资管行业有必要制定严肃的业绩基准设定规则。目前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对业绩基准存在很大的误解和概念混淆,最普遍的就是认为业绩基准仅仅用来比较业绩的。由此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实际组合与所选的业绩基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一个股票组合,但却使用债券指数作业绩基准;一个债券组合,但它的业绩基准却是定期存款利率。实际组合所实现的收益率和业绩基准的收益率性质完全不同,比较没有任何意义。二是使用市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但实际运行并没有根据市场指数去复制和跟踪。

(五)关于投资者教育的问题——投资者教育不是打破刚兑

打破刚兑是资产管理新规的一个重要精神。打破刚兑的本质含义是让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去获得投资收益。关于打破刚兑有三个理解误区:一是客户赔钱就是打破刚兑。如前所述,资产管理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客户赔钱只能说资产管理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二是让投资者赔钱来教育投资者,或者打破刚兑来教育投资者。投资者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要让投资者理解他获得的收益是通过承担风险得到的,并且这里说的风险是经过资产机构管理后的风险。三是关于风险的误区,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收益与风险的正向关系,并不是指所有的风险,而是指系统性风险,是通过组合管理的办法把个体风险对冲后的风险,即贝塔。

 

二、发达国家资管行业——中国资管业转型与发展的参照系

理财子公司发展可充分借鉴国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经验,以推动自身的发展。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总额(AUM)达到了近90万亿美元。从近年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规模大、头部化。从全球范围看,大部分海外资管公司增速放缓,但头部资管机构仍涨势迅猛,前五家增幅均超过25%。排名前两位的贝莱德和先锋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占到前十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44%,且这一差距仍在持续扩大。

二是业务模式成熟。既有全功能型的综合资管模式,也有以满足客户特别要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见长的精品店模式;既有利用规模效应实现投资回报的Beta规模经营者,也有凭借深厚的投研能力或专业特长优势的Alpha主动管理者。

三是市场机构各具特色,不搞全市场业绩排名。比如,贝莱德集团聚焦核心业务,开展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在股票、多资产产品和替代产品几个维度全方位加强产品和服务组合;而纽约梅隆则采取精品店模式,为机构客户提供投资管理和产业规划,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四是科技赋能。财富咨询将呈现高度客制化、数字化,向“千人千面”和“智慧交互”发展,金融科技应用将进一步带动行业分化,能够提供系统性的科技资管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竞争能力壁垒。

 

三、中国资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一)银行理财转型与发展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宣告了银行理财在过去十几年“刚性兑付+资金池”业务模式的终结。经历了三年的转型整改,银行理财子公司化、净值化、市场化、专业化,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目前是银行理财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并存与转型发展的阶段,截至2020年底,已经有超过30家银行和机构宣布理财子公司计划,中外合资理财公司也不断诞生,行业分化将加剧,头部效应日益明显。理财子公司作为市场新生力量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理财子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应充分依托母行,围绕着银行理财的固有优势,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银行理财转型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理财子公司应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打造自身品牌特色。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按照某一种模式来运行,因为他们的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尽管资管新规是统一的,但是不同资管机构应该是各具特色的。以农银理财为例,农业银行的“三农”和县域客户比较多,且农信社、农商行尚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理财产品,所以农银理财将其作为一项差异化定位和发展战略,推出了诸如农银理财乡村振兴和惠农专属理财产品。

二是将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使命和核心价值。为老百姓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些长期不能够给投资者财富带来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机构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会被投资者抛弃。

三是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布局混合类和权益类。对标市场化机构,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尤其针对权益类、混合类产品方面需补足短板,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继续坚守稳健投资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理念,在产品投资运作环节预留足够的安全垫,重点为客户创造相对稳健的绝对收益,实现与非银资管机构的差异化竞争。创新推出定制化的理财产品方案,满足重点客群的个性化、特色化理财需求,增强客户粘性,与母行业务实现协同发展。

四是建立多渠道、多层级立体化的营销体系。短期内,深耕母行集团渠道资源。加强与母行渠道部门的联动协同,通过广覆盖的线下分支机构,以及掌银、网银等线上平台,激活长尾客群,抢抓重点客群,服务高端客群。中长期,不断拓展行外营销渠道。开展与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的渠道代销合作。同时尝试建立直销渠道。

五是打造专业人才队伍。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银行理财子公司处于初创期,在投研、营销、风控、运营、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应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管齐下的方式补足专业人才缺口。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建立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也有必要相应配备合理可控的容错机制,加快打造理财业务的净值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能力。

六是提升专业能力,打造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体系。在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大环境下,理财子公司应加快打造涵盖宏观研究、大类市场研究、行业研究、标的研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研体系。背靠母行运用强大的资产获取能力,充分发挥银行理财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客户获取稳健的投资收益。

七是继续强化集团协同的中后台优势。理财子公司依托母行集团成熟强大的信贷管理资源,在债券、非标等品种的信用风险管控中具备强大的天然优势。带着银行基因的理财子公司在组合的流动性风险管控,内部经营涉及的合规、法律及反洗钱风险管控,以及后台运营托管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

八是加快推进金融科技赋能。理财子公司的客户营销、产品研发、投资研究、组合管理、风险管控、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强大的IT系统支撑,尤其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未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系统更是资管业务的竞争高地。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净值化产品的布局更加广泛与多元,投资管理更加成熟,金融科技方面的整体投入也将逐步加大。同样得益于金融科技创新与赋能,银行理财将不断探索金融科技新的运用场景,让金融科技在多方位、多层面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积极影响与推动作用。

(三)各类资管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

资管机构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圈,各类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天然上各类机构之间是可以进行合作的。资产管理谱系非常大,客户需求的差异也非常大,各家机构的优势、劣势非常明显。因此理财子与其他类机构更多是合作关系,竞争压力更多体现在理财公司之间。

理财子的优势在于客户优势、渠道销售优势、固收类和非标资产投资优势以及风控能力,短板在于权益市场投研能力与经验不足。理财子公司可以与基金、券商、信托、保险资管等非银资管机构的FOF、MOM、投资顾问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类机构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理财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理财服务水平。其中,公募基金擅长主动管理,具有税收红利;券商拥有成熟全面的投研体系,具备资产证券化资格,且与券商本部的财富管理部门有协同优势;与信托公司则可在债权、股权、以及资产证券化方面开展合作;保险资金天然具有长久期的特点,能够与理财子公司的产业基金等非标资产实现很好的对接。

(责任编辑:张语婷)

来源:TGES2021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高级研讨会(9月)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