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资管机构前瞻性风险管理的应用与挑战

杨海权 资深金融风险管理专家,前招银理财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一、资管机构风险管理的误区

1.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即将风险管理狭义的理解为风险控制。就投资组合而言,许多风险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加以防范。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提前预判评估进而实现前瞻性管理,例如通过预判下行空间,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此类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于资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因此有着重关注的必要。

2.实践误区

一是将风险管理狭义理解为合规管理。此类误区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资管机构。将风险管理狭义理解为合规管理极大的缩小了风险管理的范围。合规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在满足合规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对组合的风险评判、分析与管理。因此,风险管理范围远大于合规管理。

二是当前国内风险管理实践沉浸于事后分析与控制、前瞻性管理不足。目前国内实践中侧重分析突发事件产生的风险结果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把步骤提前至风险预判环节,在国内目前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实现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二、前瞻性风险管理的运用

在资管机构风险管理方面,前瞻性风险评估与预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监管要求

目前国内监管要求与国外监管要求仍有较大差异,而资管机构监管要求又远远落后于银行业监管要求。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监管监管趋于强化,在落实原有监管指标之外,增设前瞻性风险指标,例如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监管指标。此类指标基于未来潜在场景,从而实现风险的评判和分析。

2.资管机构管理层经营决策需要

结合国际大型资管机构实践,资管机构已逐步投入更多精力构建风险管理框架,搭建风险管理团队,完善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资管机构管理层已深刻感受到前瞻性风险分析与评判对其经营管理决策而言至关重要。

3.投资经理组合管理需要

当前国内资管机构投资前端仍缺乏内嵌的、前置性的风险管理岗位。缺乏贴身风险经理,针对前台交易进行整体风险评估。更多通过在公司层面设置风险团队对投资组合风险状况进行时候风险评估。

4.风险经理风险评估与预判需要

对于风险经理来说,事后分析判断固然重要,事前分析预判亦必不可少。风险经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理解当前市场风险状况与外部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预判的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动态模拟。

 

三、前瞻性风险管理的实践路径

1.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就是风险技术与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大型银行、基金公司、理财子等大型资管机构都在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做风险技术与风险基础设施的建设。

2.实践特点

一是构建涵盖制度、流程、组织框架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架构;

二是完善风险分析与管理系统、风险数据集市、风险报告等风险基础设施;

三是以技术为导向,用模型和数据说话,注重专业与细节。

 

四、难点与挑战

一是监管需要包含前瞻性风险管理的要求。监管不能仅停留于静态比例指标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引入前瞻性风险要求,通过监管驱动资管机构风险管理前瞻性转型。

二是资管机构管理层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理解风险管理对于投资经营活动的重要性。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成本中心,不仅能降低损失,同时可以增加收入。当前风险条线的高管(CRO等)以及风险管理部门中层仍缺乏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通过专业的中层风控人员引领、带头,能更好的发挥基层风险经理作用。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目前资管机构在这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整理人:杨倩灵

责任编辑:张语婷

来源:TGES 2021(第十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11月)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