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证券公司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情况、新挑战

叶远刚  美国期权清算公司(OCC)首席风险官,美国三叶科技创始人兼CEO

 

       首先来看几组数据。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纪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2012年经纪业务行业平均佣金率万分之七点八,2018年下降了近一半,只有万分之三点几。相应地,经纪业务营业收入下降很快。与此同时,自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从前十大券商的自营业务数据可以看出,其自营业务收入也不断增加。2018年证券行业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达到800亿,并且在17年、18年的自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了经纪业务。因为自营业务主要面临的风险是市场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市场风险管理非常有意义。

一、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情况、新挑战

(一)业务模式多元化,风险计量复杂化

       业务模式不断丰富,除权益类和非权益类的方向性投资业务外,还有场外衍生品、黄金租赁业务、新三板做市等业务,以及未来的科创板等新业务。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对风险因子有相应的影响,比如说除以前的权益类风险因子外,还会出现商品、外汇等新风险因子。并且风险因子结构也会出现变化,除了原有的线性关系,还会出现非线性关系。此外,新三板、科创板股票估值的数据缺失或历史数据获取受限,,这就加大了衡量市场风险的挑战。

(二)“黑天鹅”风险事件频发

       近年来,黑天鹅风险事件频发,增加了市场的异常波动。比如长生生物2017年造假事件爆发后,2019年暂停上市;康美药业会计错误揭露后,其市值暴跌70%。这些异常波动,对市场风险尾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不止是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对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还有叠加对应主体债券的违约事件。

(三)业务风险交叉现象显著

       证券公司很大一部分资产是来源于两融业务和股票质押业务。融资主体多数是投资公司和自然人,其第一还款来源能力弱,更多是依靠担保品。所以担保品质量好坏会影响融资主体履约情况。如果出现市场大幅下跌,就会出现大量违约。发生违约后,证券公司会采取强制平仓等措施,这些措施也会影响证券价值波动。

(四)融资形式多样化,负债管理重要性显现

       2012年以来,行业杠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融资渠道多样化,证券公司负债来源更加多样化,比如衍生金融负债、黄金租赁等。负债多元化要求证券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应从以往的专注于资产端管理,转变为同时重视负债端的市场风险管理。

(五)资管新规整改压力大

       2018年11月30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对证券公司集合产品进行了规范。长期来看对行业发展有利,但短期来说,一些不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存在整改压力。比如说报价式大集合产品需要对标公募基金进行整改、不符合《指引》投资者人数或净值要求、需逐步转为符合规定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产品。

(六)会计准则变更导致权益资产对利润指标影响不同

       准则变动对权益类资产影响更大。原准则下,对于可供出售类的权益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表(计提减值损失除外);处置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投资损益,影响当期净利润。新准则下,非交易性权益资产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的金融资产,指定后,该权益资产的累计利得或损失经由资产负债表下“其他综合收益”与“留存收益”两项调整,不影响利润表;该权益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成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不影响当期利润。

(七)对子公司的市场等风险管控存在急迫性

       近年来,受证券公司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以及监管在分类评级中境外子公司收入加分因素等影响,大多数公司加快了海外子公司布局。相应地,海外子公司拓展后,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八)数据治理工作仍有待加强

       在市场风险管理中,数据治理工作十分重要。目前有三大难点:一是场外期权等业务的定制化特点导致业务数据采集、整合难度大,出现大量游离在系统之外的手工数据;数据处理难度增加,降低了市场风险指标的计量与监控效率;二是部分子公司由于手工数据多、数据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难以进行穿透式管理;三是不同主体的关联关系数据难以获取。

二、面对新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

       一个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市场风险偏好、市场风险管理办法、管理流程(识别、计量、评估、监控和报告)、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数据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等内容,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二)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和工具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决策程序,加强业务资金配置规划,并据此结合资本状况,调控债务种类和规模,做好资产负债期限的匹配;二是严格投资标的准入标准,加强事前排查,谨慎投资质押比例高的证券;三是建立舆情监控系统,增强对投资证券的舆情监控,当市场出现相关证券发行人负面信息时,能够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四是构建企业关联图谱,提高不同主体之间关联关系识别能力,并加强同一客户集中度管控。

(三)做好新规落实要求

       一方面,针对集合产品的整改,提前准备,明确整改进度,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稳步压缩产品规模,努力争取在过渡期顺利完成整改。另一方面,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对交易性与非交易性权益资产的风险限额适当区分管理,制订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

(四)加强子公司的风险管控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垂直管理,对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负责人进行提名、监督和考核,参与子公司重大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二是推动子公司建立流程清晰、制衡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等;三是根据证券公司整体风险偏好、容忍度等风险管理政策,结合子公司业务风险特性,从业务规模、风险损失限额、客户集中度等方面,设定子公司的风险限额指标;四是实现跨境、跨机构数据采集与系统对接,对市场等各专业风险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分析,有效评估证券集团总体风险状况,以及各子公司经营活动对证券集团的整体影响。

(五)重视数据治理和IT系统建设工作

       一方面,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和质量控制机制,制定数据标准体系,涵盖数据源管理、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监测等环节,提高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为市场风险管理提供扎实保障。另一方面,重视并加大IT系统投入,构建与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有效满足市场风险计量、监测和评估的信息系统。同时,要紧跟金融科技布局,探索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一站式综合风险管理平台。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