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答:

      供应链金融第一是金融,第二是科技,第三是生态,三维立体结构。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不是基于借款主体的财务状况、单体信用,而是基于交易链条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商品或劳务而给予的一种授信。风险管理目标一是可行,二是可视,三是可控。风险管理举措方面,在内容上,以客户为中心,再造流程和制度,平衡客户体验与风控效果;在实现形式上,利用金融科技搭建风险管理大平台,实现风控的线上化、敏捷化、数据化、智能化。需要正确和全面认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一是从主体信用风险为主,转变为主体信用与债项信用并存,以债项信用风险为主。二是要从信用为主,转变为操作风险(包括欺诈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并重,改变以前信用风险主导的局面,而应抓住风险本质,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风险管理。

      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本激励机制,才能让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供应链金融收益综合化,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需要对非利息收入核算到单户、单笔,客观体现供应链收益。二是推动产品线上化、智能化,降低营业成本。三是利用积累的数据,评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结合供应链金融高频小额、封闭自偿的特征,准确计提拨备(预期损失和资本(非预期损失),让供应链金融的经济利润准确计量,才能从战略到绩效考核,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所属专题:专题10金融科技与科技风险(含数据、网络风险等)

      关键词:供应链,信用风险,资本激励机制

      TGES金融科技与科技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