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资深金融政策研究专家
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展开,包括对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的法治理解、党管金融的法治内涵、推进金融法制定的实践路径,以及金融监管作为系统工程的重要论述。
一、从法治视角理解论述摘编
(一)论述摘编的重要性
2024年3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是金融领域党中央精神的集中体现,共324段论述,分为10个专题。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吃透金融领域党中央精神的结晶,许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发表,包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话的相当多部分。金融主管部门和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这本论述摘编。
(二)金融法治的集中论述
论述摘编中关于金融法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第一次是在2017年7月14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金融乱象频发说明法制存在短板,强调整治金融乱象要依法依规处置。第二次是在2023年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出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第三次是在2024年1月16日的讲话中,总书记将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强国的六大关键核心要素之一,强调金融法制健全的重要性。
二、党管金融的法治内涵
(一)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应由党中央讨论决定,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要就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向党中央报告。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地方党政、国有金融机构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二)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做了整体设计和重塑。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委,对金融管理部门下一级的职能改革、完善金融管理体制作出整体安排。中央金融委统筹协调把关,中央金融工委加强金融系统党建,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落实属地责任。
(三)党管金融的具体体现
党管金融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金融立法,还全面体现在金融市场法律治理活动的多个层面。例如,证券法修改前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由党的决策文件全程引导推进。金融监管领域央地关系的调整,如1998年撤销人民银行省级分行、设立跨区域大气分行的改革方案,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党的工作部门在金融市场法律治理体系中也有重要职责,如中编办明确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
三、推进金融法制定的实践路径
(一)三中全会决定的落实
2024年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制定金融法,作为金融领域的基本法,与其他金融法律法规共同构成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金融法的制定要在2029年以前完成,根据财新报道,目前由中央金融办牵头,金融主管部门的条法司、法规司、法制司等部门组成专班研究起草。
(二)金融法的要点涵盖
金融法应涵盖金融法律体系的定位、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概念、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消费者投资者保护、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以及金融高水平开放与安全立法的保障等内容。
总书记提出探索建立定期修法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金融领域已建立定期修法协调机制,反洗钱法等法律的修订体现了定期修法机制的落地。金融法律的修订频率在加快,如反洗钱法在一年内完成三读通过。
四、金融监管作为系统工程的重要论述
(一)金融监管的系统性
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涉及金融管理部门、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每个部门都有相应职责,要求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二)金融监管的实践体现
从法院视角看,司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通过司法建议预警金融治理领域问题,严格惩处不诚信行为。金融监管作为系统工程的实践体现还包括金融反腐、严监管强监管、审计监督等。金融审计作为国家金融审计,与司法监督、纪检监察不同,实现全流程覆盖、一体问责。
(三)金融监管的未来展望
未来一段时间,金融领域的反腐将抓得很紧,落实“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的重要体现。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案落地,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的设立凸显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确保金融安全和稳定发展。
本文从法治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旨在为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加强金融法制建设、落实党管金融原则、推进金融法制定以及强化金融监管的系统性,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天弈TGES 2025年系列前沿讲座(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