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一、充分认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普惠金融根本宗旨还是服务于贫困的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要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减贫。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实现金融的公平化,落实政府对于普惠金融的要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普惠金融机会的共同愿望。换句话说,推行普惠金融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缩小全国收入差距,消除贫困,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突出正向激励,完善普惠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多维度加强普惠金融绩效考核,引导下属机构、客户经理做优、做强普惠金融业务。优化普惠金融指标设计,提高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三、加大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消费是典型的理性选择行为,消费主体需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收益计算,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因此,应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进而带动提高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因此,立足我国实际,可通过宣传册、流动宣传车、公益广告、科普读物等形式,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立足老年人、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等,加大对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线下体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产品对弱获得群体的辐射力。
四、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普惠
应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解决好普惠金融现有业务模式和审批流程中的短板问题。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挖掘应用能力,为普惠金融客户准确“画像”,提高精准营销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构建“金融+场景”综合生态圈,搭建银行系统与政府部门、核心企业、重点商圈、征信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对接平台,促使传统融资模式向产业链“交易金融”的转变,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闭环运行。
五、规范银行间有序竞争
(一)通过发展特色银行,解决银行业务雷同、专而不精、无针对性等制约发展的问题;
(二)合理摆布网点布局,对现有网点进行合理配置、结构调整,减少无序竞争的源头;
(三)健全同业自律约束机制;
(四)严惩不正当竞争行为;
(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金融创新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充分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市场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目标客户并细分业务,推出更多辐射度高的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努力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主体全面纳入普惠金融体系中。
六、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
逃废债行为是行业“毒瘤”,既不道德也不合法,扰乱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予以坚决打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除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外,还要拓宽信用数据收集渠道,创新信用数据采集方法。
当前,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借款人自身信用观念淡薄等信用缺失问题,社会信用环境亟待改善。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需要更为关注普惠金融在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与监管,加强风险控制管理,避免埋下金融动荡的隐患,才能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中国,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普遍性风险,社会信用体系
TGES零售小微和普惠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