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杨贵院

杨贵院

上海农商银行总法律顾问兼总行合规内控部总经理,同时兼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金融风险50人论坛(CFR50)专家组成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客座教授等职;自1997年起从事银行风险管理工作,2010年-2016年担任上海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从事银行风险管理、合规、内控工作二十余载。
论文
 
 

2019,对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与金融法治建设的思考,《银行家》第05期。

2013,流程银行建设路径选择,《中国农村金融》第14期。

2010,“流程银行”:通向“客户银行”之路——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流程银行”的对话(下),《中国农村金融》第02期。 

2010,构建“流程银行”正当其时——关于农信社与“流程银行”的对话(上),《中国农村金融》第01期。

2008,上海农商行的合规建设实践,《银行家》第02期。

2006,规矩立 定方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经验扫描,《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第09期。 

1998,关于健全商业银行信贷委员会的构想,《上海金融》第05期。

交流成果
2024年
商业银行科技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的“矛”与“盾”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年度论坛 天弈TGES2024年度观点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
论文
 
 

2019,对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与金融法治建设的思考,《银行家》第05期。

2013,流程银行建设路径选择,《中国农村金融》第14期。

2010,“流程银行”:通向“客户银行”之路——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流程银行”的对话(下),《中国农村金融》第02期。 

2010,构建“流程银行”正当其时——关于农信社与“流程银行”的对话(上),《中国农村金融》第01期。

2008,上海农商行的合规建设实践,《银行家》第02期。

2006,规矩立 定方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经验扫描,《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第09期。 

1998,关于健全商业银行信贷委员会的构想,《上海金融》第05期。

交流成果
2024年
商业银行科技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的“矛”与“盾”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年度论坛 天弈TGES2024年度观点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

金融乱象整治与银行合规建设的再思考

      金融乱象的逻辑演变及特征:银行业目前面临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中两个问题与今天的内容密切相关:一是负责人提出银行的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众所周知银行业最近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对前三年银行市场乱象统一的“回头看”;二是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提到最近报道的涉及多家银行的假黄金事件。

      银行对于乱象的治理、整治是任重而道远的。从乱象的时间脉络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至2016年,第二个阶段是2017年至2019年,第三个阶段则是从2020年开始,将其简单分为1.0、2.0和3.0。实际上从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金融乱象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所有的指导性的文件里都没有明确提到什么是金融乱象。其出处是习主席在2017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称呼,具体指出要深入扎实整治这种乱象,防止监管和银行猫鼠一家的现象,但对监管安全的定义则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银行业金融乱象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如果是真正的合规经营,则不会存在乱象的一个诱因,即违法违规。第二个关键词是“传导”,其指出风险不仅在银行业内循环,还广泛地传导至其他一些金融业,尤其是信托、保险、证券,以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个关键词是“社会混乱”,其指出金融乱象造成的结果。

      尽管2017年才正式地使用“乱象”进行描述,但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以及2016年开始的对“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的“回头看”,都可以认为是乱象的一个前期阶段,故可以统一为1.0阶段。尽管那时没有“乱象”的称呼,但实际上监管的一系列的整治都可以视为是对乱象的整治,“两个加强”就是加强合规建设与内控建设,“两个遏制”就是遏制银行违法违规的冲动,都和乱象密切相关。从2017年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开始,尤其是罗列了银行在机构、高管、制度业务方面的乱象,才有“乱象”的全面称呼,故往后的行动都是围绕乱象的整治来展开的。由此才有2018、2019年的整治以及2020年的“回头看”。以上就是银行乱象的大致的时间脉络。

      从外部成因、从乱象存在的土壤来看,它有两个重要的诱因。一是从2008年开始,在我们经济金融生活中所熟知的金融盛宴;二是分业监管。这两个土壤导致了银行违法违规的冲动,以及乱象的形成。而银行业在其中某种程度上助推了金融盛宴的发展。

      新情况下银行合规管理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银行的严合规与“六稳”“六保”并行不悖;第二个特征是银行的合规标准日趋统一,前几年的银行合规较难开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比如多头管理、新旧并存、层层加码等。且农商行和城商行或是股份制银行相比,还有自己的要求,给人以杂乱无序之感。;第三个特点是严合规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不像原先那么死板,无论是银保监会的2020年的28号文,还是在2019年的155号文都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存在执行机构它在执行时不一定按照文件进行的情况;第四个特征是合规重点有所转移。

      银行合规管理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二是从这两年监管发布的文件和乱象整治的项目文件来看,合规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银行的合规人员要适应新的情况、形势,至少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三个三。第一个三是银行合规官要懂法律、懂业务、懂融合。只了解法律法规,却不了解业务的话,则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合规官,反之亦然。所以有很多监管部门的官员在银行的表现不被多数人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和融合需要过程。第二个三是银行合规人员要有智商、情商、风险商。第三个三是合规人员要善于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处置风险,或者说报告风险。

      银行合规管理策略:从外部的情况来看,必须要有持续的强监管、严问责,而且还要往一体化监管的路上走。尽管我们说从一行三会到一行两会是一个进步,原来从央行分出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也是进步,从混业到分业是个进步,但现在从分业到半混业,也是一个进步。当然,个人认为中国早晚还是要成立统一的经管会,即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顺应目前发展的大势,因为银行也要改革要开放,银行要真正要保证金融稳经济稳,真正要解决银行的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大监管是必然的。

      从内部来看,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三句话:守底线、存戒具、育文化;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银行的合规,我们可以关注四个方面,首先是要反思,再思考银行合规要怎么样做到从高层率先垂范;此外是机制的建设与评估。合规人员机制是不是真正实现了独立、专业,这直接导致合规发挥作用的不同,如果合规管理还是放在风控部门、风险合规部,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合规管理是不独立的,因为风险本身也需要合规去监督与评价,尤其贷款审批里也有一些合规上的评价,所以如果将二者合二为一,由一个领导分管,本身就是合规不够独立、不够纯粹、不够专业的一个表现。当然,小微银行人少、资源有限,也是一个因素。;第三个要解决的是合规的再思考问题,即考核要到位;最后一点是合规风险要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

      来源:2020TGES系列论坛-03:内控合规、造作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金融乱象整治与银行合规建设的再思考》演讲文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