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陈言宝

陈言宝

邮储银行总行信用审批部总经理,高级经济师,30余年金融业从业经验,先后任职于人民银行、银监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省分行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等职。

 

论文
 
 
 

2020,商业银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行家》,2020年06期

2015,正确把握风险管理的主线和重点《中国邮政报》 

2014,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的职责定位及履职重点《中国邮政报》 

1999,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防范金融风险《福建金融》,1999年06期

1999,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开创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新局面 《福建金融》,1999年06期

1997,要坚决制止揽储任务下达到个人的做法《福建金融》,1997年06期

1990,浅谈基金会的整顿与管理《福建金融》,1990年11期

交流成果

 

论文
 
 
 

2020,商业银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行家》,2020年06期

2015,正确把握风险管理的主线和重点《中国邮政报》 

2014,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的职责定位及履职重点《中国邮政报》 

1999,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防范金融风险《福建金融》,1999年06期

1999,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开创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新局面 《福建金融》,1999年06期

1997,要坚决制止揽储任务下达到个人的做法《福建金融》,1997年06期

1990,浅谈基金会的整顿与管理《福建金融》,1990年11期

交流成果

一、关于金融供给与金融市场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对金融市场提出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地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如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很重要的课题,值得深入思考。

(二)金融供给侧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供给侧存在的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市场供给结构有缺陷,较为明显的是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且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股权融资数量不足,给降杠杆带来很大障碍。第二是整个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导致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表现得不到充分体现,市场对风险不敏感,风险溢价不能完全和及时体现风险变化。第三是宏观调控不顺畅,货币市场、借贷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等市场之间连接不顺畅,导致各市场间价格不平衡,各自市场都有自己的价格,不能实现用价格调整数量继而调节供给的目的,也导致市场对长期经济预期及政策调整预期不能做出及时反应,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三)推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

      在推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有:“利率双轨”问题、信息披露不充分、信用评级体系有待优化、风险处置机制不完善、市场活跃度及开放度不足、金融服务适配性不足等,推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需要有效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包括调剂资金余缺、形成风险定价、传递市场信号、促进市场出清、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技术创新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

      第一是市场扩容,通过市场主体多元化,丰富资金来源,扩大开放引入外资,丰富市场建设的参与主体。第二,提升股权融资比例,尤其是增加股权融资资金来源,可以从一些特定主体获得,例如允许银行通过资本节约渠道投资股权,政府成立产业部门引导基金等。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重点在于增强风险溢价敏感度,使风险溢价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此外,还要加强法制建设,对于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给予制度上的支持,例如在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问题上,从有利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救助。

      来源:《风险管理》杂志2020年第2期

 

二、关于信贷审批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

(一)改革审批体系的意义

      首先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从整体上看,信用供给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村金融等领域存在突出的供给不足;从方式上看,目前主要是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从服务效果上看,包括融资方式、融资时效、融资数量等方面仍然无法满足经济运行的要求。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时代下,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条件,为审查、审批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应用供应链、财税、工商登记信息以及行为监测等相关数据,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信贷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变化。

(二)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在基本原则方面,审批体系改革应该坚持信贷管理的基本规律。第一个原则就是独立审批,要做到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独立审批等;第二个原则是审查审批与风险进行匹配,匹配风险暴露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状况,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政策导向适用不同的信贷审批要求;第三个原则是高效审批,这一类的审查审批要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效率,并且能够就近采取审查审批的流程;第四个原则是要坚持责任落实,要落实部门责任和岗位,建立完善规范的风险评价和审查审批流程。

      在改革方向上,首先要针对风险的差异,优化审批组织,实现审批组织的多样化;第二是要实现审批依据的数据化,也就是在数字化时代,尽可能的应用数据来支撑审批工作;第三是要实现审批方式的智能化,也就是把审批和各业务条线、各业务活动、各产品衔接嵌入到整个过程中,使流程优化;第四是要在审查审批所面对的客户量提升的背景下,实现审批过程的简单化。

(三)优化审批的重点

      首先,应该将公司业务进行分类审批。通常来说,是按照整个银行业务风险暴露的状况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司业务的分类审批,包括大中型业务的企业;二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个性化审批;三是个人业务的智能化审批,包括个人经营、个人消费等;四是加强审批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来看公司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从审查审批模式来看,总行、分行审批部按授权开展独立审批;从审批方式来看,目前是以专家审批为主,然后进行科技赋能。再来看小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查审批。目前根据风险暴露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非零售风险暴露-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人工审批产品、零售风险暴露-人工审批产品以及零售风险暴露-自动审批产品;在审批机构的设置上,采取分业务条线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的方式;在审批方式上,主要是人工审批与机构审批相结合,尽可能的通过大数据来支撑人工审批。对于其中采取零售方式进行管理的小微企业,因为金额较少、业务较为分散,目前仍采取自动审批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最后是个人贷款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仍是采取与产品线、业务线相结合的审查审批方式,所以在机构设置上是采取下沉式设置,在审批方式上以自动审批为主。在管理上,也可以采取信贷工厂的方式,对自动审批进行集中作业。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主要是采取数据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审查审批。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NO.7:信用风险管理——陈言宝《信贷审批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演讲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