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高磊

高磊

京东数字科技风险管理中心小微风险部,负责小微金融风险管理,有效利用互联网个人及商户高频、准确、实时、可追溯的交易及行为信息,创建对小微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的新评价体系。高磊女士拥有近20年中、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经验,曾任职于NASDaq、美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公司。

一、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是当下的热门,金融机构和其他传统机构都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好处可以用4C来概括。一是通过差异化的全渠道的覆盖,强化客户关系,以客户为中心,做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不管是从什么渠道获取的客户,都要把信息放在一起,做统一管理。二是构建先进的跨产品及场景的平台,加强综合经营服务。做到产品的交叉营销。对适当的客户,在适当的时间为其推荐适当的产品,实现千人千面。三是端到端数字化的流程改造,提升客户体验。传统的金融产品或交易线下占比较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把部分流程或者全流程提到线上,对机构和客户来说都是效率的提升。四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建立用户驱动的大数据平台,提升产能和风控。

      大数据数字化转型可以具体关注几个方面,刚才提到的风险智能是一部分,还包括运营智能、客户智能。还有财务智能,关注的主要是成本控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第一步主要是风险的智能化,之后再做到运营的智能化,最终关注的是成本精细化,每个客户的成本要可以精细化的计算出来。但目前来说,基础的建设或者说数据的支持都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应该是金融业下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NO.4:大数据及其应用——高磊《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二、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一)小微企业为什么融资难?

      首先我国的小微企业其实是以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比如说是批发零售、制造和服务业,门槛比较低,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总体来说是稳定性比较差的。然后,我们的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三年,所以相应的本身的风险就比较高。

(二)我国小微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个,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其实这指的是什么?就是说刚才提到的我们的平均寿命短,我们的银行其实做这种信贷业务其实都是希望是可持续的,所以一般传统银行来做小微企业这种授信的时候,一般都要求的是至少要成立三年以上,但实际上真正小微企业能存活到三年以上的,就是不足30%,所以自然而然就有70%的小微企业其实是不能获得银行的授信的。第二是,其实目前我们国家也有一些知识密集型的创新型的小微企业,然后它们也是存在着很多的融资的缺口,但是现在我们直接融资的方式其实还是不是很充分,有一定的短板的。然后第三个,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小微企业过度授信的话,可能导致它的增加其资产性的投入,而不是生产性的支出。所以说在授信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比较谨慎,就在额度的管控上会比较严格,但是有的时候其实不太能够满足真正某些小微企业的经营的需要的。第四个的话就是说,如果过度地依赖金融补贴的话,可能会扭曲小微企业的良性运行。真正的我们要支持可持续的话,其实还是应该是对它的风险有一定的把控,才是一个可持续的经营的业务。最后一个是,过于宽泛的划分标准,导致资源被强势群体吸收。

(三)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的风险画像,因为前面提到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这种经营情况及风险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我们怎么把小微企业画像画得更完全,使得我们授信的或者金融从业者可以对它更加深入的掌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就是刚才提到的资金用途的确认,其实我们如果能够确认它相应的资金用途,我们对风险也是可以有很大的把控的。第三个其实之前也提过,就是说我们要降低获客及运营的成本。我们如何来做小微企业的画像呢?其实我们是有几个原则,即全息式、模块化、可扩展和交叉验证。全息式是指的就是说我们要全,是数据获取的范围要全,因为传统的方式比如说征信,传统方式是最先开始是财务报表,但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财报不是很完善,后面会衍生到比如三品三表的收取方式。小微企业的画像不能光看一个一个截面,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它当前是属于哪一个生命周期点,然后它相应的资金需求的用途其实也是不太一样的。还有就是行业的分析,因为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其实小微企业的承压能力是远远小于大中企业的。还有一大块模块就是关联的网络,关联网络大家都比较关注,但是一般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会看投资融资、上下游、子公司、母公司这样的关联网络。但小微企业的人和企业其实是很难分得开的,所以我们这里面会加上企业的关系、企业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那会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和复杂的关联网络,然后综合去评判整个小微企业它本身的一个经营状况,或者说它的未来发展的情况。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NO.9: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高磊《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金融科技与银行合作模式探讨

(一)金融科技的定义

      金融科技的英文名称为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其重点在于“科技”。从广义的金融科技的定义来看,只要是为金融服务的技术都可以叫做金融科技。但是金融科技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热门词汇,强调的是其创新和动态的概念。它特指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用技术迭代金融体系,进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一类技术。简而言之,金融科技就是通过新兴的技术来提升金融业务的效能。

(二)金融的发展即科技的发展

      虽然金融科技是一个新的词汇,但科技与金融的交汇却不是第一次。实际上,金融的发展就是科技的发展。历史上二者始终不离不弃,擦出不少火花,科技改变了金融的格局,而金融的发展又加深了对科技的需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如何做好金融科技

      做好金融科技,首先要具备行业的专业知识。金融科技是为金融行业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明白金融是怎样运作的,要知道金融业务中的痛点是什么。其次,金融科技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要配备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目前金融科技主要关注数据,AI就是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所以这种数据分布式的服务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基础设施。其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收集,且按照一定规则实现了通用底层能力的打造与模块化、标准化的管理、迭代,中间层则是利用算法等技术包装出产品来为金融服务。

(四)金融科技与金融行业的合作

      金融科技需要聚焦在某一方面,即单点突破。例如设计一个反欺诈的产品,产品的底层构建需要与反欺诈相关的一些设备类的工具,比如设备指纹、生物探针、滑块验证、人脸识别、证件识别等;同时还需要一些诸如声纹识别、上下行短信等线上的智能核验技术,这类工具和技术共同构成系统的实施决策引擎。此外产品还基于大量的数据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机器学习的模型,最后还需要加以实时的监测,在经历多年的实验、研究之后,才能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产品。除了使用一些现成的工具,采用平台效应也是一种可行的合作方式。这种平台效应,可以对各方都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资金端的金融业而言,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投资的渠道,风险资产实现表外化,资产对接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对于资产生成方即平台自身而言,不仅服务成本下降了,资金的来源更加广泛,而且由于大量的数据积累,对核心企业的风控能力也有所提升。而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可以更好地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管理上的联系性,改善企业自身的现金流,提高供应商的生存能力。而对于上下游小微企业来说,通过金融科技的服务实际上可以为更多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服务,其融资成本会大大下降,融资过程会更加便捷和快速,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

(五)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第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这实际上不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完全市场化环境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现金融科技给传统金融的赋能,才能体现出由于新科技的应用而降低的成本在定价差异方面的竞争力。第二,是基于整个国内的信用环境。截至目前,我国的大型银行仍然很难接受利用外部的云端技术来实现信贷功能的方式。因此,这也为如何有效提升金融科技实力,从而服务于传统金融行业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方向。

      来源:《风险管理》杂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