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管仁荣

管仁荣

华夏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曾任华夏银行绍兴分行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产业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高级经济师。拥有27年商业银行总分支行工作经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经营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持续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论文
 

2016,异质、冲击与对策: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的共生发展——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4期

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影响与对策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

2012,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经营转型 ,《中国金融》20期

1997,目前国有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经济》06期

论文
 

2016,异质、冲击与对策: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的共生发展——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4期

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影响与对策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

2012,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经营转型 ,《中国金融》20期

1997,目前国有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经济》06期

授信的逻辑与真相-基于实践的企业授信风险

      首先,授信是指授信主体基于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包括抵质押、担保等增信措施),向授信对象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授信对象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本文所研究的授信主要是商业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授信。

      从授信风险的成因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外因、内因及动因。其中,外因包括宏观经济、授信行业及授信区域;内因包括授信企业、还款来源及授信产品;动因包括授信信息、授信人员及授信文化。

      具体来看,第一个因素是宏观经济风险。正常情况下,经济波动与授信风险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下降时,资产质量同样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授信行业风险。过去多年,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是授信风险主要来源。这两个行业逾欠贷款占比、风险损失占比高达80%左右,是其占对公贷款比例的2-3倍。这两个行业中的小微企业风险更高,但是是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

      第三个因素是授信区域风险。从2011年下半年,温州地区爆发了以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为代表的大规模借贷风波之后,全国多个地区相继爆发债务问题。例如,温州、太原、吴江以及东营等四个典型地区,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呈现断崖式下跌。

      第四个因素是授信企业风险,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性质:民企国企有别。过去所发生的损失中,有98%积聚在民营企业,但近几年以东三省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也开始呈现抬头之势;二,关联关系是风险的隐身之所。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近上百家的关联企业,实际授信之中很难跟踪、观察到实际情况;三是经营逻辑:兴衰存亡之根;四是财务实力:仍是雾里看花;五是欺诈行为:德能皆是成因。经过近几年实际经营中的归纳,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才是高风险的经营单位。

      第五个因素是还款来源风险,这是授信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传统上,我们经常将还款来源归结为借款人主体和抵质押物“两重”。但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细化为以下“五重”:第一重是借款主体偿还,谁借谁还;第二重是授信项目自偿,以用还借;第三重是抵质押品抵偿,以押还借;第四重是保证单位代偿,关系还借;第五重是大多数人能偿还,

      第六个因素是授信产品主要风险成因。考虑到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违约较多,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债券的风险。通常可以把企业类债券的主要风险点归结为以下五类:一是债券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穿上标准化外衣的信贷产品;二是企业类债券流动性风险:与信用状况紧密相关的风险;三是企业类债券的市场风险:交易与可售账户市值波动风险;四是企业债券承销操作风险:可能会转化为刚兑兜底风险;五是企业债券违约声誉风险:公开市场监督是把双刃剑。

      第七个因素是授信信息风险。我们先来看风险及信息的主流定义:①《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②信息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③美国信息专家霍顿认为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结合这些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授信信息质量越高,越减少不确定性,决策越科学。经过多年实际业务中的归纳,我们认为除了不对称性(传递不对称)之外,信息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会影响授信。主要包括:信息不完全性(搜集不完全)、信息不真实性(内容不真实)以及信息不准确性(分析不准确)。

      第八个因素是授信人员风险。我们认为授信人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职业能力不足,体现为无知无畏:不知风险点在哪里,不知风险结果是什么,不敬畏专业、不敬畏风险;第二个是职业道德不良,体现为无法无天:不守法规,没有信仰;除了能力和职业道德这种表象的因素之外,我们认为更深层次的因素还是体现在人性本身,即心理行为缺陷。这主要是风控的复杂性助长“懒惰心理”、风险不确定性助长“侥幸心理”、风险的滞后性助长“短期行为”以及风险的收益性助长“逐利行为”。

      第九个因素是授信文化风险。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是发展理念:追求过快的发展速度,过度依赖债务拉动;第二是风控理念:不断降低的合规底线,风险偏好趋于激进;第三是风控体制:过分繁冗的组织架构,激励惩戒过于宽松;第四是风控手段:主要依靠人来软控制,科技手段硬控制不足。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之道,也就是授信风控的变革与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是深入探究授信的逻辑与真相。逻辑是客观的,但经常被主观臆断;真相只有一个,但总被繁杂表象掩盖。需要深入探究授信风险形成机理,防患于未然;第二是必须端正经济金融发展理念追求合理的经济和金融增速;科学制定信贷政策,特别是普惠金融这一类较高风险领域的政策;第三是加快授信风险防控科技创新金融科技不会改变授信风控的机理,但可以变革授信风控的模式与手段,很好地弥补人性、信息、文化缺陷。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