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蒋亚萍

蒋亚萍

现任毕马威独立顾问,iModX首席风险官。蒋女士先后在加拿大几大银行工作二十多年,在风险管理,量化模型,巴塞尔协议的合规评估及内部审计等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蒋女士是特许金融风险管理师,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博士后。

一、压力测试的背景和定义

      压力测试是一项关键的风险管理工具,涉及重大风险的识别度量、风险缓释对冲策略的确定,以及压力状况下银行资本充足性、生存能力、韧性的评估。

      关于压力测试的方法,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以外,还有一种逆向工程法(反向压力测试),该方法预先设定严重到足以挑战银行生存能力的压力结果,然后反推确定可能导致此结果的压力时间和场景。

      从压力测试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第一层是针对某一特定部门和投资组合的小范围敏感性分析。第二层涵盖多部门/多组合的大范围敏感性分析。第三、四层从场景分析出发,第三层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组合或单一风险因子,而第四层则是涵盖多部门、多投资组合甚至整个银行的场景分析,是真正的全面压力测试。

 

二、压力测试的关键监管法规和方法

      最早的监管法规是巴塞尔委员会2009年出台的压力测试原则,它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然后是为众人所熟悉的美联储要求的CCAR,除此以外,美联储还有另一项名为DFST的压力测试方法,不同于CCAR的对象是资产在5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该方法主要针对资产在100亿到500亿美元之间的中小型银行。

      加拿大也有类似的监管法规,全称叫OSFI E-18 Guideline,其中规定了全面压力测试的相关要求。除此以外,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都有对应的压力测试法规。

 

三、压力测试的含义

      压力测试与一般的风险管理有所区别,它旨在深入分析在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下隐含的风险因子,以及它们与产品和资产组合损失(如贷款损失和客户行为)的关系。

      压力测试并不预测普遍或期望条件下的损失,它更关注尾部损失,关心极端情况出现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灾难出现、最大的损失会有多大。

 

四、压力测试的风险量化模型

      通常在做风险分析,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分析时,可以参考以下图1的实线区域,通过使用一些数据,绘制出损失分布图,分布图中要计算预期损失(相对年均值预期损失)和目标置信度下的损失值。该目标置信度的选择取决于银行自己的违约度,一般为99.9%,也可以是99.95%、99.97%等。当放入压力测试的场景后,由于损失增大、尾部拉长,整个损失分布图会向右移动(红色虚线部分)。此外,压力测试的风险量化模型还涉及压力测试下的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目标置信度下的损失和预期损失的差)等。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风险一般不考虑均值,由于其被普遍默认为是0;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要考虑均值,所以它的非预期损失需要扣除预期损失均值。

图1 压力测试前后的损失分布图

 

五、ERM和EWST的演变过程

      全面压力测试(Enterprise-Wide Stress Testing,EWST,又称整体压力测试或企业全面压力测试),应看作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全面风险管理的功能始终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从最开始的监控、合规目的,渐渐演变成价值保护、降低风险损失,最后发展到如今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创造价值。全面风险管理的演变是随着市场变化及监管法规的完善逐步形成的,全面压力测试也同样,它是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在金融危机以后变得更为重要。

      压力测试开始于根据简单的因子扰动做敏感性分析,到单一部门自己做基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单个风险的压力测试,逐渐发展成全面的压力测试。

 

六、EWST面临的几大挑战

      第一,银行或公司需要建立完备的EWST管理框架。第二,要设定有意义且相关的压力场景和实施EWST的整体方法。第三,由于压力测试基于模型,因此需要开发相关的模型,并且能够完成独立模型的检测。第四,要创建健全、灵活、可扩展的技术系统设施,能够接受不断调整的压力场景与新产品,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统一的数据库。第五,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程序。第六,要评估压力测试结果的反馈信息(例如宏观和微观),从而能够将这些压力测试的结果有效地应用到资本配置、资本规划、战略制定或各个业务部门中去,使压力测试结果起到实际作用。第七,全面压力测试面临专业人才需求冲突,意指相同的专业人才需求与其他同类部门相冲突。

 

七、EWST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标杆分析

      EWST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用于将自己的压力测试水平与同行相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产生差距的具体地方,并给出比较后的统计结果。该模型有四个成熟度级别,从单一零碎的(Fragmented)到行业领先的(Leading Practices)。这些级别需要用一定鉴别标准进行判断。

表1 未来全面压力测试能力成熟度的目标级别

      表1从六个角度出发,分别是监管、场景方法、模型、系统和数据、流程和控制、报告和使用方法,再根据四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进行标杆分析,然后与同行业或跨行业比较。图中有蓝、红、绿三个点,红点表示同行业的平均状况,蓝点表示自己所处的位置,绿点表示目标水平,通过该图可以看出自己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银行参与问卷调查,调查中涵盖针对六个角度给出的不同衡量标准,银行回答调查中的相关标准,然后将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打分,最终得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