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李国才

李国才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曾任深圳发展银行总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区域审批部总经理、分行信贷执行官,南粤银行首席风险官、副行长。

一、金融控股公司基本特征

(一)金融控股公司类型

      金融控股公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纯金融集团控股型,这类公司集团没有金融牌照,集团控股,不经营具体业务,专注于对子公司做管理,子公司分业经营;第二类是交叉持股型,母子公司均有金融牌照,母公司经营具体业务,并对子公司进行管理;第三类是产融结合型,产业资本投资控股金融机构,母公司经营实业,对金融子公司没有或很少管理职能,通过金融与产业融合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三类金控公司在国内都能找到成熟的企业案例。第一类中,中信、光大、平安是经过批准的三家综合金控集团。第二类主要体现在银行、保险行业,传统企业涉及较少。第三类是数量最多的,各种性质和模式都有。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独特优势

      有数据统计,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8、2009这两年间接受过政府救助的综合金控集团有3家,而接受过救助的非金融控股公司有140多家,而且大型的综合集团在整个金融控股行业中确实是承接了很多问题企业,这样的公司是能够帮助政府在危机中尽快稳定市场的。总的来看市场对金控公司比较青睐。

 

二、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机遇

      1、综合金融是发展趋势

      很多企业正在发展壮大,并开始走上这样的道路,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普遍得到业界的认可。从国际主流来看,国际前几大银行都是综合型企业。

      2、市场趋向规范,利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健发展

      近来监管层面不断提高标准,治理趋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处于初创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压力,但对具备规模的金融控股公司来说反而是机遇,市场秩序越规范的,更能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关于乱象方面,如今金融与实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也是金融企业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即便是在金融行业之内,套利等行为都冲击到了现有的分业监管体系。客观上来看,市场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阶段。因此要正确面对监管对市场的治理,初始阶段可能会不适应,但长远来看,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在一个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运行。

(二)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1、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还不够明确,可能存在部分金控公司不在监管范围之内,即使是在监管范围内的金控公司,也是按照分业的逻辑来实施监管。金控公司毕竟和单一金融企业不同,对市场的影响方面也有差异,因此对于这两类企业的标准和规则肯定要有差异。如果是针对金控公司的新的监管规则,势必会对金控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

      2、需要更透明的公司治理

      目前很多金控公司都在强调公司治理,这容易理解但是很难做到,因为涉及到分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如果企业的治理不健全,则很难建成有效的公司体系。从金控公司类型角度来看,纯金融集团控股型公司建立清晰有效透明的治理会相对容易,产融结合型公司则有些难度,要在产业和金融公司之间建立有效的治理没有那么容易。

      3、强有力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

      金控公司要面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和场景,就需要具备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目前外部市场的风险压力很大,从信用风险层面看,二三季度的资产不良率已经呈现,最近年底也是这样的结果。毕竟近几年积累了大规模的高危资产,想在短期内消化并不现实,还处在高危和不良资产的消化过程中。但是可能会有分化,会有一些高新的、能力强的、转型快的企业率先突出困境,但整体看来,市场的信用风险压力还会持续。流动性风险也在面临考验,因为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调整,因此在未来,包括明年,还会持续伴随着流动性风险压力。还有一种风险是数据风险,随着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而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场景多、数据多,因此必须考虑到数据风险的影响。

      4、需要更强的大数据、AI技术支持

      金融科技在金融风险管理的广泛应用,这已经形成了风险管理不可逆的趋势。金控公司确实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分与配、风险的存与共,但是新技术的使用也存在很多障碍,包括如何将若干的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以及如何校验数据有效性,这些都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5、系统性风险管理机制有待搭建

      系统性风险管理这对国内的金控企业是个新课题,因为大多数都还在起步阶段。国外的监管规则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国际上,监管方面关于系统性风险管理的规则是始于08年之后。11年,FSB金融稳定委员推出了全球系统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有29家银行被系列全球系统性银行,其中就包括中、农、工、建。2013年,金融稳定委员会又推出了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监管框架,包括中国平安。国内目前也在酝酿系统性风险管理规则的搭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开始运行,预计会出台统一的系统性风险的规则和要求。平安在这方面是幸运的,13年开始我们就按照国际规则搭建内部系统性风险管理的架构,经过几年的实践,管理上也趋于成熟。但更关键的,我们从平安自己的角度,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去不断的解释国际规则的局限,不断的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我们参与、影响、改变国际规则的过程,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系统性风险。而我们也在帮助国内的监管机构搭建国内的系统性风险管理规则。

      来源:2017(第十三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李国才《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