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刘宏海

刘宏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曾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渤海银行、以及邮储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在《投资研究》、《中国金融》、《银行家》等刊物发表文章超过20篇,著有《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和《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图书
 

2018,《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中国金融出版社。

论文
 

2020,LPR改革实践的难题与对策,《中国金融》第12期。

2019,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策,《中国金融》第06期。

2019,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银行家》第03期。

2019,银行债转股:实践进展、管理挑战与对策建议,《农村金融研究》第07期。

2018,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结构变化及启示,《银行家》09期。

2018,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主要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变化,《清华金融评论》第03期。

2018,新一轮金融开放下完善金融监管的建议,《农村金融研究》第10期。

2018,当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银行家》第02期。

2017,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中国金融》第19期。

2017,绿色金融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银行家》第12期。

2017,京津冀供给侧改革分析与绿色政策建议,《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6期。

2016,供给侧改革中的绿色金融,《中国金融》第24期。

2016,绿色金融:问题和建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案例,《银行家》第12期。

2016,从储蓄-投资转化的视角看中国经济,《银行家》第05期。

2016,负利率货币政策机理与实践,《中国金融》第07期。

2016,美联储加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中国金融》第05期。

2013,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证券时报》地方级。

2013,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将推动银行差异化转变,《中国经营报》中央级。

2011,“内涵式”增长是中小银行发展之本,《金融时报》中央级。

2008,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的国际比较,《投资研究》第07期。

2008,B篇 银行界访谈:后汇改期的银行外汇业务经营,《中国外汇》第13期。

2000,五大商业银行争当开放式基金托管人,《金融信息参考》第12期。

2000,我国商业银行面对WTO的应对策略,《煤炭经济研究》第11期。

2000,马来西亚外汇管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中国外汇管理》第07期。

2000,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西南金融》第06期。

交流成果
2022年
新形势下资产负债管理变革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2年 在线讲座 刘宏海:新形势下资产负债管理变革
图书
 

2018,《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中国金融出版社。

论文
 

2020,LPR改革实践的难题与对策,《中国金融》第12期。

2019,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策,《中国金融》第06期。

2019,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银行家》第03期。

2019,银行债转股:实践进展、管理挑战与对策建议,《农村金融研究》第07期。

2018,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结构变化及启示,《银行家》09期。

2018,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主要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变化,《清华金融评论》第03期。

2018,新一轮金融开放下完善金融监管的建议,《农村金融研究》第10期。

2018,当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银行家》第02期。

2017,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中国金融》第19期。

2017,绿色金融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银行家》第12期。

2017,京津冀供给侧改革分析与绿色政策建议,《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6期。

2016,供给侧改革中的绿色金融,《中国金融》第24期。

2016,绿色金融:问题和建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案例,《银行家》第12期。

2016,从储蓄-投资转化的视角看中国经济,《银行家》第05期。

2016,负利率货币政策机理与实践,《中国金融》第07期。

2016,美联储加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中国金融》第05期。

2013,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证券时报》地方级。

2013,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将推动银行差异化转变,《中国经营报》中央级。

2011,“内涵式”增长是中小银行发展之本,《金融时报》中央级。

2008,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的国际比较,《投资研究》第07期。

2008,B篇 银行界访谈:后汇改期的银行外汇业务经营,《中国外汇》第13期。

2000,五大商业银行争当开放式基金托管人,《金融信息参考》第12期。

2000,我国商业银行面对WTO的应对策略,《煤炭经济研究》第11期。

2000,马来西亚外汇管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中国外汇管理》第07期。

2000,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西南金融》第06期。

交流成果
2022年
新形势下资产负债管理变革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2年 在线讲座 刘宏海:新形势下资产负债管理变革

一、LPR改革的影响与应对

      在《LPR 改革实践的难题与对策》(2020)中,刘宏海先生指出,未来LPR走势一是取决于MLF如何引导,二是取决于银行业如何经营。改革既要体现中央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货币政策导向,又要平衡增长和通胀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货币政策绝不能在一个时间内过于单一,未来MLF有多大下行空间还取决于通胀和增长如何平衡,短期内下行空间还不是太明显。央行关注定价模型,以及如何准确对优质客户定价。如果定价模型不变,那么LPR的水平取决于商业银行各项成本的控制能力。目前来看,决定LPR的因素无非就是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程度取决于内部管理的水平,肯定要内部挖潜,科技赋能,转型升级等等,但短期内如果想要通过这些方面提升,我觉得空间有限。另外,要想使LPR下行还要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整个银行体系80%的资金来源于存款,未来要想引导LPR下行,进而引导基于LPR的贷款的终极定价水平下行,可能还要有效的规范银行的竞争行为,对创新产品有所控制,对于融资成本能够有效稳定并且引导下行,这样才能使实体经济中的融资成本有所下行,保证金融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二、LPR改革对银行和客户的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利率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的影响

      刘宏海先生认为,短期来看,对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从系统改造角度来看,原来的定价系统主要参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现在参考LPR加减点定价,系统支撑很重要。

      二是原来基于央行基准利率,改为参照LPR基准利率,合同和制度要改革的也较多。

      三是贷款定价能力,银行要针对产品、客户准确定价,这取决于商业银行对内定价技术,主要取决于各项参数的确定,其中风险和成本参数十分关键,这也是银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重要的是资金成本参数,体现银行竞争模式,存款获得模式,以及长期竞争力,都要银行准确管理。

      四是内部定价体系,存贷款FTP过去主要参照法定基准利率,未来如何确定存贷基准利率,以及FTP浮动周期,这对银行经营影响很大。

      五是存量业务改革,存量业务逐步到期,包括自然定价期限没到,但重定价期限到了,如何与客户签订合同。

      六是客户接受度,市场营销,内部客户经理培训,如何使客户经理理解,并且与客户谈判过程中形成共同语言,需要时间磨合。

      七是短期NIM波动将加大,历史经验看,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中NIM会波动。打破底线后,贷款利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如何应对,银行业需要思考。

 

三、LPR改革将银行业和经济运行、银行业市场竞争方向和竞争格局的影响

      刘宏海先生认为监管对存款的规范管理的动作会更多一些,市场的规范性提高,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长远基础更加牢固,有利于金融体系防风险和稳健运行。基于目前情况,对客户定价进一步分化,优质客户成本更加下行,信用溢价分化可能再次出现,对于市场出清,更加科学地引导客户,更加理性决策,更好地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有利。

      他同时强调,利率定价机制改革将对银行的盈利模式,经营模式,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成本管控等方面产生长远影响。从经营模式、盈利驱动看,欧美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盈利从主要由NIM驱动转向NIM和中收驱动,而中收又有赖于客户基础的培育和银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NIM下行压力会使银行战略集中向零售银行转型,要想做好零售银行,在银行组织体系、架构、科技支撑,客户服务能力,获客,留客,活客的能力,与客户成长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对银行是挑战。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面,首先流动性风险是巩固银行稳健经营的生命线,流动性风险是受宏、中、微三个层面的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又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爆发性的特点。同时,还需要注意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有成本的,管理得好则可以创造效益的,管理的不好,效益则会受影响。其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约束条件,稳定息差是银行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净息差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资本约束货币供应量和资产与存款之间的缺口等等这些之外,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约束条件。最后,管理流动性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管理成本与管理目标之间的匹配。如果简单地把监管指标作为目标,例如把资金放在超额赔付或者现金项目上,虽然流动性最低,但是成本最高,收益最低。所以流动性风险管理本身既要注重安全性,更要注重成本控制。

      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方面,一是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推出,国内流动性风险监管环境趋严。但是截至目前,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工具或者指标可以通俗直观地来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和成本。二是近年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会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上升而遭受冲击,所以银行需要对这方面加强防范。三是存款增长波动影响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方面,一是要强化核心存款争揽,提高负债来源多样性,二要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三要发挥流动性压力测试的风险预警作用,四要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