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罗平

罗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曾任银监会部门负责人和商业银行高管,是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领域的专家。目前还担任社科院和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

        

论文
 
 

2020,如何促进各国银行审慎监管制度的趋同——短板在哪里,《银行家》第11期。

2020,融资租赁监管的逻辑和大方向——对《融资租赁业务经营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当代金融家》 2020(Z1)。

2019,实施巴塞尔协议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金融电子化》第9期。

        

论文
 
 

2020,如何促进各国银行审慎监管制度的趋同——短板在哪里,《银行家》第11期。

2020,融资租赁监管的逻辑和大方向——对《融资租赁业务经营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当代金融家》 2020(Z1)。

2019,实施巴塞尔协议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金融电子化》第9期。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管指引与银行实践

(一)监管指引的概念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由银监会于2016年9月印发,是以主席令形式发布的,用以规范被监管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按其内容不同分别称“规定”“办法”等。

      《指引》共8章54条,包括总则,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管理及附则。

(二)指引中的关键规定——明确风险类别

      1、指引规定

      首先,指引的第一章第三条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指引逐一列出商业银行直接面对的9个类风险类别,也是银行的主要风险,其中银行账户/账簿利率单独作为一类风险。国别风险可以看成信用风险的一类,尤其是对于一些尚未跨出国门的小银行来说。其他风险可包括,比如大型银行普遍重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行为风险、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网络风险和模型风险等。

      2、商业银行实践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的风险类别整理如下,与指引还是有一定差异。例如,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只有中行单独列示,农行将其归为市场风险一种;同时,绝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都将信息科技风险放入操作风险,但指引中将其单独列示也看出目前我国对该类风险的重视程度。比较特殊的是,只有平安银行披露的风险中包含了战略风险,一是该类风险由监管部门确定,从银行角度来管理各类风险的实践很少。最后,指引中没有将合规风险划归为单独的一类风险,少数银行年报中有单独披露。

(三)指引中的关键规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指引规定

      指引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1)风险治理架构;(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3)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4)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5)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2、商业银行实践

      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COSO作为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于2017年对ERM给出了定义,即为创造、保持和实现价值,企业开展风险管理所依赖的而且与战备制定和实施结合在一起的文化、能力和实践。

(四)指引中的关键规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1、指引规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的风险偏好,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制定依据,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的关联性;(2)为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3)愿意承担的各类风险的最大水平;(4)风险偏好的定量指标,包括利润、风险、资本、流动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5)对不能定量的风险偏好的定性描述,包括承担此类风险的原因、采取的管理措施;(6)资本、流动性抵御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的水平;(7)可能导致偏离风险偏好目标的情形和处置方法。

      2、商业银行实践

      整个银行层面风险偏好陈述书应该包含以下部分:(1)高阶次的定性目标,表现为定性的风险偏好指导原则,包括风险偏好陈述书的范围与远景目标与核心价值的关系,战略经营目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期待的风险状况、声誉和承受能力等目标及战略和核心业务方面的主要风险。(2)全行层面统一的量化指标,用于业务条线和风险类别加总的风险和回报的量化指标,包括风险集中度、经营收入、资本和流动性及回报率/风险指标等。(3)各类风险的定性指引和量化指标,是风险类别或业务条线具体量化指标。(4)每一个量化指标可以包括如正常及压力情况下的多个层面。

(五)结论

      作为风险管理的统领性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如风险偏好和压力测试等核心风险管理内容,还包括如风险治理、风险文化、模型风险和风险数据加总等近期国际监管改革最新成果。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永远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可先从制定风险偏好陈述书入手、将限额作为风险偏好的传导工具,把建立经济资本体系作为远期工作目标。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本身就是创造价值。重要的是有选择地承担风险,并将其控制在事前确定的风险偏好范围内,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最大化。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9:风险治理、文化、战略与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管指引与银行实践》演讲文稿整理

 

二、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日益突出。将从四个部分来介绍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

      第一部分阐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的一些看法,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国际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许多商业银行大量从事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形成了大量损失,远远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

      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引用金融稳定委员会所发布的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来阐述亲周期性的概念。亲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这种互相依存的作用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资本监管制度的亲周期性已经为国际上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但事实是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亲周期性,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我们能够找到弱化资本监管制度的亲周期性的补救办法。

      第三部分中总结了各国监管人员所提出的一些具体方案。

      第一,继续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但是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比如从8%提高到10%。

      第二,根据监管部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运用自由裁量权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水平,在经济下行时降低最低资本充足率,在经济上行时提高资本充足率。然而,较好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建立银行资本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银行可选择事先承诺一定规模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并在必要时筹集更多的资本金。

      第四,在新资本协议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加入一项内在的稳定指标。

      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中央银行,准确预测经济所处的周期以及商业银行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缓解监管制度亲周期性,难度都是相当大的。本次金融危机已清楚地证明了这一观点。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资本的质量、规模及其纯洁度显得尤为重要。与危机造成的损失相比,银行持有更多资本比持有少量资本要付出的代价小得多。提高资本覆盖的风险面、重新采用杠杆率以及提高总体资本充足率水平,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相对而言也易于达成共识。如果制定资本监管亲周期性的补救措施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成形,不妨先集中精力把后几项工作做好做扎实确保成效,进而,监管部门可考虑设计逆周期性的监管制度,比如引入类似西班牙的动态计提准备金制度,从微观角度为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作出贡献。

      来源:《风险管理》第4辑(总)2010年专题第2辑《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演讲文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