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汪晓帆

汪晓帆

中国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工作近三十年,历任中国民生银行沈阳分行行长助理、东北区域信贷审查官、华中区域信贷审查官,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EMBA,CPA。
论文
 

2009,信贷高增长的“表”与“里”,《银行家》第3期 

交流成果
2023年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创新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3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创新
2013年
小微信贷的资产质量与系统性风险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3(第三届)中国小微信贷论坛 总论坛
论文
 

2009,信贷高增长的“表”与“里”,《银行家》第3期 

交流成果
2023年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创新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3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创新
2013年
小微信贷的资产质量与系统性风险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3(第三届)中国小微信贷论坛 总论坛

一、赊销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一)赊销交易类型及特征

      赊销本质上是信用销售,即购买人先获得货物,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或分期付款。在这一过程中,商品发出后所有权即发生了转移,而卖方也同样获得收款的权利,商品销售完成,双方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但也存在特殊的情况,如卖方要求保留商品所有权。通常来说,从交易双方的类型来分,赊销存在核心企业与分销商、分销商与终端客户两种形式,即B to B和B to C。

      从赊销的特征来看,卖方赊销赊的是货,取得的是收款权,这本质上是卖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因为卖方采取赊销的策略可以获得扩大销售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买方无法及时足额偿付赊销款的风险,故而属于商业策略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二)商业机构赊销风险管理

      这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商业机构如何根据所面临的商务环境确定基本政策;二是商业机构如何进行赊销的限额和期限管理;三是商业机构会采取哪些控制手段进行风险管控;四是商业机构在做出赊销行为之后,如何进行信用跟踪;五是商业机构在面临坏账的时候,会如何处理。在这五方面中,商业机构所采取的行为与金融机构相比,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自身的特点。这也是金融机构在进行赊销融资的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赊销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这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根据商业情况,银行应该确定怎样的融资方式;二是这些融资方式里面会存在哪些基本的风控理念;三是为了实现这些风控理念,应该有哪些关键的技术支撑;四是如何通过一套体系来实现风险管理。

(四)产融结合 共创共赢

      首先是厂商与银行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是联防联控,共商对策。银企双方基于各自掌握的经销商情况,监测风险,及时预警及信息互通,并快速反应,双方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化解或共担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最后是信用创造价值。银企合作模式下,可新增信用或传递信用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而提升整个链条交易体量,新增经济附加值。银企商三方均可从增值中获益。

      来源:2020TGES系列论坛-07:中小微企业和零售普惠金融与风险管理——汪晓帆 《供应链赊销场景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二、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再造

(一)背景:环境巨变

      供应链金融的整个风险环境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进步。目前供应链业务的发展,都是依托于整个新的信息技术的进步而生存的,大量的采用线上化的作业方式,采用大数据的方式,这里头能够用到的技术就包括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等。

      第二个是整个目前产业界的生态有一个重新的塑造的过程,也是利用了这些技术进步的手段。从开发的现状来看,很早期就出现了服务物联网,包括金融机构也是早期的服务互联网的实践行业。

      第三个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银行的服务从属地化的客户变成了跨地域的客户群。那么在客户的需求方面的话,原来我们的客户对银行包括一些金融机构的需求,主要是受财务因素所驱动。到现在的话,已经开始由简单的产品服务变成产品和场景相结合的场景化的服务。

(二)理念:创新升级

      第一,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于交易而产生的一种金融行为。交易是不是能够正常的被履行而实现由货币到实物、由实物再到货币的过程?这么一个资产转换是不是能够成功?是整个风险管理的一个根本的基础。那么就需要去考察整个交易行为,这里头就存在着行为理论。

      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于具体交易而产生的金融性,那么就会存在着这个叫资产转换的风险,就是指货币转成实物再转成货币的过程当中,它的转换成功率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么四个流。那么通过这四个流的管控、侧重,很大程度上他就会比较好的能够去进行风险的测量。

      第三,我们传统的运用评级理论来进行的违约概率的估算,它的周期往往是以一年周期为标准,甚至会有更长,因为包括有中长期的这些评级。但是在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的话,往往它的期限是很短的,可能会是3个月6个月,也可能会是一个月乃至一周。那么传统的这些基于主体信用评级的这些分析方式,往往会不适应供应链的创新。

(三)流程:协同再造

      需要风险管理的流程的再造,包括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链上客户的。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那么它需要把风险管理具体的融入到业务过程当中,包括风险的数据采集、数据的分析、管控的模型、监测的模型以及预警处置等等这些信息,需要跟业务更好的融合在一块才能够真正实现价值。另外还需要去把风险管理流程跟业务流程和企业之间,银行之间,还有包括第三方协同者之间进行端到端的流程再造。

      另外就是整个流程的再造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存在一些信贷的风险,还会涉及到账户的管理、结算的管理、反洗钱的管理这些诸多的风险,通过这个场景化的这些手段能够通过重新的再造整个得以提升。对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也需要进行一些协同化的再造,以适应供应链自身的发展,也适应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NO.9: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汪晓帆《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再造》

 

三、合作共赢谈大公司业务与小微信贷

(一)小微经济体经济关系解析

      1. 资源、关系和价值循环

      当代经济实质上是由不同的资源和关系构造而成的经济主体为了实现各自的价值,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控流互相作用的一系列循环往复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财、物和技术是作为资源要素存在的,价值传递(价值链)是作为运行机制存在的,四个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控流)是作为基本运动形态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价值传递和四个流来描述各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2. 小微经济体的基本类型

      (1)大经济体延伸型。

      (2)经济关系独立型。

      (3)经济关系混合型。

(二)小微信贷的市场定位

      业务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市场定位的不同。在小微信贷市场上,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目标:有的是为了获取单纯的信贷收益,比如小贷公司,他们没有结算的能力,也没有其他综合服务能力,主要经营是获取信贷收益;有的主要是承担社会责任,如国家开发银行和一些政府机构,主要拿规模出来让别人帮他做;有的是为了获得综合回报,如商业银行。

(三)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

      第一,较好地解决客户来源问题。在良好的大公司业务基础上进行客户延伸,短期内带来了庞大的小微信贷客户群。

      第二,较好地解决抵押依赖问题。通过跟大公司客户的合作,可获取与大公司客户合作的小微客户在经营和财务等方面的诸多信息,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可以掌握资金流向从而强化风险控制。

      第三,较好地解决运营成本问题。通过与大公司业务合作,可以从一开始就划定好自己的客户圈子,深入研究这群客户的风险特点是什么,要监控哪些指标、分析哪些信息,最后形成一个集群开发的政策。

      第四,较好地解决合理定价问题。

      第五,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第六,能够提升大公司业务的竞争力。可以为大公司客户提供整合价值链的契机;提升大公司业务的竞争力和收益水平

      来源:《风险管理》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