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刘鲁旦

刘鲁旦

现任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总监。曾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华夏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美国SAC资本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和交易员,德意志银行全球资本市场部新兴市场研究员。

一、信用投资发展的现状

(一)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

      首先为什么这个行业会发展这么快?当然这和中央的政策有关,鼓励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但是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没有违约”,就是因为没有违约,收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最终投资产品业绩非常稳定,所以才能发展起来。如果这么些年出现一些违约的话,那这个行业的发展肯定会大大受阻。但是,这么多年没有违约,实际上造成了整个行业对风险的一个高度的淡漠,对系统不愿意投入,对研究力量不愿意投入,同时给投资者非常强的刚性的收益预期;投资经理也并没有养成或者培养出对风险的识别管理的能力;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基本上没有风险处置能力。所以这个行业实际上问题非常大,规模发展的越大,现在的问题就越多。

(二)信用投资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业

      现在实际上看,信用投资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业,大体还是以银行为主的一个投资体系,很多资产来源还是银行。这么多(几十万亿)的信用类的资产,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是由银行为主体的相关机构持有的,这没有任何问题。银行作为整个经济体系、金融体系里的机构而言,它实际上是控制风险能力最强的。

      现在的好处是,虽然银行理财一般情况下是银行的资产管理部管理,还处于一种依附在银行母体上的一个生态环境,所以还能够利用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这个资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个发行的企业不违约,从而做到了为广大的持有人获得了收益,保护了老百姓的财产安全。但是,如果随着最近几年的去杠杆,包括资管新规的思路延续下去,直接融资,直接让发行人对接投资者,那谁来做这个守门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交给基金公司,交给资产公司是可以,但是它们没有处置能力,没有那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资本市场最近的变迁,它存在就有一个合理的成分。

(三)信用投资收益来源的支柱在动摇

      实际上信用债投资的收益来源支柱在发生动摇。之前的违约确实比较少,即使从15年开始,最多是一二百亿的规模,并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但是18年开始,随着经济的下滑,包括去杠杆等等,造成的债券违约规模达到几百上千亿。这非常可怕,虽然跟总体的规模相比,比例并不是那么高,但实际上对整个行业冲击非常非常大。从业内人的观点来看,这个行业为什么发展起来,为什么债券的存量规模从小几万亿增加到几十万亿,就是因为没有违约。

      所以今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违约,这个系统能够运作,你卖债我买债,你发债我投资,运作得非常通畅。现在有了违约,问题就来了,出现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互相不信任,所以整个系统就崩溃了。按道理来说,有违约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现实是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资本市场管理体系,在一个有违约的世界里就不知道该怎么运作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还太短,机构不够成熟,这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我们还没学会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让融资怎么变得通畅,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二、风险爆发的原因

      信用风险爆发的原因非常多样,好的公司杠杆低,经营好,现金流充沛,公司治理完善稳定,不好的公司各有各的问题,很难预测。最近我们列了一个清单,内部做研究,雏鹰农牧表外资金拆借的问题,还有猪周期,食品受周围影响,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业资本又搞收购,体外循环等等,几乎每个分析下来原因都有一点不一样,防不胜防。

      从行业角度来看,整个体系的规模大的可怕。我们统计了一下,发行人的数量接近3000家。3000家是什么概念?一般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前我认识的华夏基金,团队的信用分析员有十几个,大概十二三个,现在中金公司也一样,这算是比较多的。那么十二三个怎么去覆盖3000个发行人?覆盖不了,平均每人要覆盖200家企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对投资管理的挑战

(一)发行人数量众多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怎么去研究,怎么去投资?所以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命题,这个行业能撑到今天,就是四个简单粗暴的字,“没有违约”。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仍然是处于这个状态,研究力量非常薄弱。城投债的发行人多达1760家,占了发行主体超过一半。大家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为什么资金能够兑付?原因就是背后有政府的信用。

(二)信息披露不完善

      另外就是信息披露严重不足,财报非常简单,非常滞后,过了几个月才出来,对投资管理有什么用?根本派不上用。

(三)评级体系和国际不接轨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评级体系跟国际非常不接轨。3A的一大部分其实根本没有资质,放在国际上就是一个国际玩笑。

(四)对投资者保护不足

      对投资者的挑战来说,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对投资者的保护。首先条款的保护非常不足,第二缺乏法律的保护,一旦进入法律程序,银行强势,当地政府强势,都不一定受理案件,能留给投资人的回收率几乎就是零,而国外普遍是30%。很多基金甚至以此为主业,但对我们来说不可能。投资者保护也是一样,跟国外高收益债的发行文件相比,我们缺失很多重要的条款,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来源:2018(第十四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专题1:信用风险管理——刘鲁旦《投资管理中的信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