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邓艾兵

邓艾兵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曾任建行总行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正总级)兼授信部总经理,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论文
 

2019,前瞻管控风险需优化结构,《中国金融》第01期

2018,信用风险管理须回归本源,《中国金融》第04期

2016,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国金融》第23期

2013,打造一支高素质反洗钱专家队伍,《金融时报》第008版

2002,论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投资研究》第03期

2002,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中国金融》第02期

论文
 

2019,前瞻管控风险需优化结构,《中国金融》第01期

2018,信用风险管理须回归本源,《中国金融》第04期

2016,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国金融》第23期

2013,打造一支高素质反洗钱专家队伍,《金融时报》第008版

2002,论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投资研究》第03期

2002,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中国金融》第02期

一、关于金融风险管理与主动优化结构

      防范金融风险对银行业稳定资产质量、稳定市场预期有着重要意义。在论文《前瞻管控风险需优化结构》中,邓艾兵经理先指出了前瞻管控潜在风险的必要性,左总复杂的外部环境加大了银行潜在风险,同时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而且前瞻管控潜在风险的监管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然后他认为主动优化结构有利于银行抵御周期波动,因为结构会影响银行能力和价值以及业绩表现,从实践看不同银行由于业务结构、资产结构、风险结构不同,其抗风险能力和市场价值也大不相同,并以美国的富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来证明这一观点。在此之后,邓艾兵经理探索了主动优化结构的客观规律,总结出了服务实体经济是优化结构的出发点、发挥管理者主观能动性是优化结构的基本方法、合理性是科学评价优化结构成效的落脚点这三条规律。在此基础上,他研究了主动优化结构的管理框架和实施路径,首先要统一风险偏好,因为风险偏好是主动优化结构的前提,具体要求能确定风险承担总量、体现股东期望、落实监管要求、反映管理能力;然后要统一信贷政策,因为信贷政策是推动资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从选择重点区域、把握行业趋势、分析客户潜力、设计产品结构这四个层次来统一;还要构建长效机制,因为长效机制能够确保结构优化有效实施,具体要落实责任主体、融入业务流程、定期评估校正、加强考核监督;最后要拥抱金融科技,因为金融科技是实施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工具箱、做好结构调整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工作,同时加强大数据治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来源:《中国金融》期刊2019年第01期

      在2018(第十四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中,邓艾兵经理通过介绍对预期风险管理的认识以及与其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从中观的角度认为稳定预期与银行或金融结构的资产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他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表示银行的结构和资产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将国有的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不同银行的结构对比,体现了结构对于资产质量和收益情况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回顾了一些历史性的教训,由此点明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将强结构性研究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效控制风险、有效管理好预期、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意义。最后,邓艾兵经理提出了加强预期风险管理的举措,其一要明确偏好,在整体风险偏好上要做出总体的安排,尤其是对于资产结构;其二要加强政策调整和客户能力管理,找到指标确定灰犀牛然后采取有效的办法对症下药;其三要做好整个结构的统筹和安排,表内表外,期限上存量和增量的传统和创新;其四是要由被动适应结构转变为主动调整内部结构。

      来源:2018(第十四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

 

二、关于信贷管理转型

      信贷资产是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信贷管理转型自然地成为银行整体转型的重点。邓艾兵经理在论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转型》(2016)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先分析了信贷管理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表明传统以事中、事后为主的信贷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经营形势的变化,宏观方面国际经济疲软、国内经济呈现L走势,给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中观方面国内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对习惯于传统产业的信贷思维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微观方面资产“非信贷化”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信贷管理应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本,在守住资产质量目标的同时,实现全面信贷管理的“三个转变”,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向全面信用风险管理转变、被动应对主动的结构调整转变和块状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转变。为了实现全民信贷管理,最后他提出了要做好信贷管理转型的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增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

      来源:《中国金融》期刊2016年第23期

 

三、关于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体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既直接影响当前经营绩效,也关系到长远发展,所以积极探索实现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新路径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论文《信用风险管理须回归本源》(2018)中,邓艾兵经理通过深刻认识银行及其信贷活动的本源,提出了回归本源是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在他的认识中,银行是具有鲜明社会属性的特殊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信贷的天然使命,信贷活动有其客观规律:“三性”原则、“三铁”要求和“三查”制度。他提出的三点具体要求分别是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银行经济价值,银企双赢和尊重信贷客观规律,充分应用科技管理最新成果。最后他总结了积极探索新时期信用风险管理的新路径,要主动规划信贷结构的合理摆布;加强信用风险前瞻性防控;构建清晰合理的信贷经营管理责任体系;强化管理薄弱环节监督,提高信贷制度执行力;更加重视贷后管理例会在信贷流程中的关键作用;加强专业化信贷队伍建设;完善信贷经营管理考核机制。

      来源:《中国金融》期刊第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