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银行利润贡献度分析系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
2011,中国银行利率风险及流动性管理分析系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
2000,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
2012,中国银行利润贡献度分析系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
2011,中国银行利率风险及流动性管理分析系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
2000,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
利率体系集中体现了一国经济的配置取向,牵一发动全身,如何作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时机选择和顺序安排是这一工程的两项核心课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选择其实是如何处理该项改革与其它改革关系的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放在整个经济改革体系中才能稳妥进行。一方面它需要宏观经济稳定、法律和监管环境完备、有效完全的金融市场、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真正的利润取向和风险约束机制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但另一方面,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也亟需一个能够真实灵活反映资金供求和风险状况的利率体系的支持,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改革的时机选择就在于对二者之间形势的判断和平衡,而且应该是一个相机抉择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一步到位。对利率市场化过程的控制既不能一味坐等客观条件的全面成熟,这样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但也不能走得过早过快,这样将有可能导致央行不得不重新进行利率管制。
1、尽快搭建标准赛场,才能让中资银行尽快熟悉未来的比赛规则,毕竟外资银行已在这样的规则下成功运作了几十年。
2、央行调整基准利率需要一个有效完全的利率市场体系,才能将发出的政策信号准确迅速地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神经末梢。而目前的中国缺少这样的利率市场体系,96年以来人民币的连续七次降息如果借助这样一个有效完全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启动经济的政策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迟早要迈的一道门槛。
1、扩充了信息渠道,使外币利率调整在时间和水平上能够更加完整地体现我国银行业整体的需要,特别是中小银行也具备了平等的发言权利。
2、赋予了银行更加广阔的外币利率自主空间,使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杠杆引导业务发展,从而实现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
3、增强了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从而将会有力推动各行自身的管理升级和产品创新。
另外银行要具备科学灵活的组织架构以及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保证客户提出新的需求时,迅速创新金融产品并对新产品科学定价。因此,利率竞争的实质也就是现代银行管理和技术的竞争。
首先,银行确实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的是确保银行理性竞争动力的根本,否则要么银行丧失竞争的动力,要么丧失竞争的理性。
其次,必须加强财会制度的严肃性,保证银行和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真实,这也是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的的外部先决条件之一。
再次,在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善之前,央行强有力的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央行有效的监管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问题扩散之前解决它。
第四,一个完备严肃的法律体系无疑是维护“游戏规则”客观性的重要保障,当企业或银行经营失败时,就应该依法启动破产程序清算出局,一方面释放所占用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人的警戒。
最后,正象银行必须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的一样,如果企业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的,那么利率所蕴涵的风险收益对称的信息将得以扭曲,利率的高低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都是一样的。另外,广大储户的金融意识特别是风险意识应该进一步加强。
来源:2000,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国际金融研究》第10期
可以把司库理解为一个函数,目标函数首先是在一定风险限额(Risk Limit)下的利润最大化,风险限额包括了流动性(Liquidity)和相应银行账簿(Banking Book)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它的控制变量主要是市场化的手段,包括买债券、融资、市场资金操作。外部变量包括利率变化、汇率变化,内生变量,主要就是自身资产负债的结构和量的增速。
就外部因素来说,应该说目前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企稳回升。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就业和以 GDP为代表的工业增长呈反比例关系,但现在经济学界发现菲利普斯曲线正在消融。
从经济结构来看,“三驾马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比较陡峭的一条线,净出口增长率为零,因此主要增长来源于消费(Consumption)。尽管增长率曲线上,消费的后半部分在波动,但前期总体是上升趋势。再从分行业来看,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金融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值以及房地产,可以看到从15年末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趋势。
金融方面的几个指标来看,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社会融资规模是最近讨论的比较多的指标。很明显,到了16年初,这两条线的走势出现背离,这里面有很多的解释,有金融去杠杆、货币传导机制等等。
回到实务操作层面来讲,我们现在正在朝着几个方向来做,核心就是创新,就是要突破现有的规则不断往前发展,这是无论在哪个层级都要做的。但是在风险管理上,拿到第一个Value之前一定不要犯大的错误。
具体到司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可以做。第一点就是流动性方面,要打通现在目前各种的市场,现在的市场风格很有商业机会,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也在响应国家号召来推动不同市场的融合,包括境内外、本外币CNY和CNH、线上线下,这中间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第二点是投资方面,对银行来讲,债权投资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首先是Program Training,不同于交易上的Training,我们要更多地引入AI、量化因素进来,使决策更加的科学化,其次要和银行账簿、存贷款更紧密地融合。第三点是融资方面。现在更多的用CD、CP、MTN发债、做二级债等等市场的工具去补充相应的资金,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第四点,整个司库作为一个组织来讲,要不断的打造组织的柔度和反脆弱性,让每个机体都创建一个能够真正创新、真正融入社会、为整个组织贡献价值的氛围当中去。
来源:2017(第十三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