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坚守资产管理本质,打造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新金融联盟
2010,气候变化与天气衍生产品创新,《南方金融》第9期 。
2010,气候变化与银行业发展:影响、现状与战略,《金融论坛》第S1期。
2010,气候变化风险溢价研究,《金融研究》第8期。
2010,气候变化与低碳投资机遇及战略,《南方金融》第7期。
2008,全球金融业运行中的问题与思考——从次贷危机说起,《农村金融研究》第8期。
2002,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及应用,《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2021,坚守资产管理本质,打造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新金融联盟
2010,气候变化与天气衍生产品创新,《南方金融》第9期 。
2010,气候变化与银行业发展:影响、现状与战略,《金融论坛》第S1期。
2010,气候变化风险溢价研究,《金融研究》第8期。
2010,气候变化与低碳投资机遇及战略,《南方金融》第7期。
2008,全球金融业运行中的问题与思考——从次贷危机说起,《农村金融研究》第8期。
2002,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及应用,《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在文章《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与风险治理》(2019)中,段兵先生分析了银行国际化常见的三个衡量指标及路径类型,分别是:加速国际化路径、稳健国际化路径和转折国际化路径。同时,他还以德意志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美国银行为例,为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未来的国际化道路提出了相关建议。
他强调,在银行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国际化成败的风险因素。相关风险因素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类,宏观风险因素指影响银行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实施、国际化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因素,微观风险点指影响银行国际化进程推进效率及成本的因素。商业银行如能准确识别国际化进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理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有南辕北辙的风险。其中,他指出国际化进程中的宏观风险因素包括: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国际化管理人才是否充足、资源整合能力是否充分以及企业文化是否具有包容性;国际化进程中的微观风险点包括:国际化拓展方式、业务发展优先次序以及国别扩张策略。
在《理财新规与债券市场发展》(2020)中,他指出,银行理财高速发展的原因有三:第一是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特别快,银行理财必须要去匹配债券资产,大量的创新型债券都是银行理财的资产,包括私募债、永续债和其他创新产品;第二是银行理财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所以对债券的流动性、债券结构各方面的要求相对更激进一些;第三是理财的约束相对于自营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它的配置空间更大一些。总而言之,理财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债市的扩容和创新。
对2018年金融新规施行后的“新模式”下银行理财与债市发展,段先生做出如下两点预测。
第一,为规范及促进理财业务发展,监管体系及债券市场各类机制顶层设计预计将更加完善,产品创新亦将进一步活跃,将来的理财产品需要净值化转型,要更加规范化的运行,它的投资端会去选更加具有市场生命力的创新产品,而不会选那种只是结构有一点点改变的所谓的创新市场。
第二,从整体监管脉络看,未来银行理财投资约束增强,投资从“非标”转向“标”,所需核心优势将从“差异化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转向“标准化债券、股票等证券资产的投资及风险管理能力”。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投研与信评能力预计将同步提升,有利于债券市场更加规范化的发展。
第三,债市流动性及风险定价也将进一步改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文章《瑞幸事件对于银行理财公司信用评估的启示》(2020)中,他对银行理财公司信用评估做出如下两方面建议:
1. 要建立并坚守理性、适度的风险偏好
2. 基于独立判断,降低对中介结论的依赖,建立内部观点
1. 要以合理怀疑的眼光,透彻分析主体商业逻辑本质
2. 运用多角度、多元化方式开展信评工作,不侧重单一维度
3. 要注重风险监测中市场舆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019,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与风险治理,《风险管理》(2019年02期)
[2]2020,理财新规与债券市场发展,《风险管理》(2020年02期)
[3]2020,瑞幸事件对于银行理财公司信用评估的启示,《风险管理》(2020年03期)
[4]2008,全球金融业运行中的问题与思考——从次贷危机说起,《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