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刘晓曙

刘晓曙

现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曾任青岛银行计财部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曾供职于招商银行总行、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
图书
 

201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设置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20,亚洲经济发展及复苏展望,《金融博览》第11期。

2020,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之机 推动城商行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业》第06期。

2017,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银行家》第12期。

201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化与修复,《银行家》第09期。

2016,美元中长期周期性波动:来自1971~2013年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第08期。

2016,资本回报率对美元汇率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研究》第03期。

2016,中国增长库存周期的实证测定与检验,《统计与决策》第03期。

2015,中国朱格拉周期现象分析:来自1978~2013年的实证研究,《制度经济学院》第04期。

2015,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科学通报》第Z1期。

2014,美国贸易新秩序将开启大分裂时代,《第一财经日报》地方级。

2014,人民币汇率走向绕不开美元周期,《第一财经日报》地方级。

2014,央行定向降准集约式货币政策支持农村金融,《证券时报》地方级。

2012,小样本特征下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估计研究,《南方经济》第04期。

2010,基于SHIBOR的利率互换定价研究,《证券市场导报》第01期。

2009,马尔可夫状态转换加随机波动瞬时利率模型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第06期。

2009,基于概率积分变换与似然比的高维相关性检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3期。

2008,动态不完全市场中不流动资产的定价,《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谱估计在金融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9期。

2008,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税收效应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第09期。

2008,可变年金的定价与套期保值策略,《系统工程》第05期。

2008,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构建比较研究,《厦门大学》

2008,三种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实证比较研究,《南方经济》第02期。

2007,商业银行VaR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当代财经》第08期。

2007,Shibor曲线变动模式及其与招银收益率曲线的相关性,《中国货币市场》第07期。

交流成果
2020年
2021 年宏观经济形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 专题六 宏观与行业风险分析
图书
 

201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设置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20,亚洲经济发展及复苏展望,《金融博览》第11期。

2020,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之机 推动城商行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业》第06期。

2017,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银行家》第12期。

201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化与修复,《银行家》第09期。

2016,美元中长期周期性波动:来自1971~2013年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第08期。

2016,资本回报率对美元汇率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研究》第03期。

2016,中国增长库存周期的实证测定与检验,《统计与决策》第03期。

2015,中国朱格拉周期现象分析:来自1978~2013年的实证研究,《制度经济学院》第04期。

2015,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科学通报》第Z1期。

2014,美国贸易新秩序将开启大分裂时代,《第一财经日报》地方级。

2014,人民币汇率走向绕不开美元周期,《第一财经日报》地方级。

2014,央行定向降准集约式货币政策支持农村金融,《证券时报》地方级。

2012,小样本特征下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估计研究,《南方经济》第04期。

2010,基于SHIBOR的利率互换定价研究,《证券市场导报》第01期。

2009,马尔可夫状态转换加随机波动瞬时利率模型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第06期。

2009,基于概率积分变换与似然比的高维相关性检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3期。

2008,动态不完全市场中不流动资产的定价,《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谱估计在金融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9期。

2008,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税收效应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第09期。

2008,可变年金的定价与套期保值策略,《系统工程》第05期。

2008,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构建比较研究,《厦门大学》

2008,三种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实证比较研究,《南方经济》第02期。

2007,商业银行VaR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当代财经》第08期。

2007,Shibor曲线变动模式及其与招银收益率曲线的相关性,《中国货币市场》第07期。

交流成果
2020年
2021 年宏观经济形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 专题六 宏观与行业风险分析

一、对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研究

      在《亚洲经济发展及复苏展望》(2020)中,刘教授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亚洲经济加速复苏。疫情虽影响了世界经济,但却使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得到更广泛应用,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带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为亚洲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在《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运行》(2017)中,他认为,结构性难题不过是由资本效率周期波动引起的经济周期衰退阶段在2000年左右,中国边际资本生产率递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加的一部分;针对结构性问题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新一入WTO为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市场机会,中国成为世界工场,资轮周期中富有强劲的表现。

      刘教授的《中国增长库存周期的实证测定与检验》(2016)文章基于对基钦周期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增长库存周期"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增长库存周期是中国短期经济活动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与增长库存周期相匹配的中国经济短周期;同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发现中国经济活动中的短周期导致了增长库存周期这种典型经济运行特征。这两种周期现象相互印证,为我们进行经济周期短期行为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他的《中国朱格拉周期现象分析:来自1978-2013年的实证研究》(2015)试图通过识别边际资本回报率与投资率对经济总产出波动的影响来增进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解。实证发现,中国经济运行存在长度与典型朱格拉周期一致的中周期现象,边际资本生产率与投资率是推动这种中周期现象的两股基础力量,特别是边际资本生产率服从先递增后递减的内在规律是中国经济投资周期的根本驱动因素之一。进一步,他也发现中国主要依靠制度改革扩大市场规模,进而引起边际资本生产率变化,是驱动中国宏观经济呈现朱格拉周期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对美元汇率波动的研究

      在《美元中长期周期性波动:来自1971-2013年实证研究》(2016)中,刘教授通过TRAMO/SEATS模型与HP滤波方法得到1971年1月至2013年7月美元指数的趋势因素,发现美元指数运动中存在长度约为15年左右的中长周期,其中下行阶段平均长度为10年左右,上行阶段为5年左右。进一步从相图、自相关函数、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数维等多个角度确认此期间美元指数运动中存在"确定性混沌"的运动特征:具有自相似的分数维结构与奇异吸引子。

      在《资本回报率对美元汇率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2016)一文中,他针对美元指数中长期的周期性波动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假说:美元指数的变化是由对美国国内资本回报率预期的变化引起的;对美国国内资本回报率预期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了美元指数的周期性波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美元指数与资本回报率预期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其次,资本回报率预期对美元指数走势存在单向的、稳定的影响力。资本回报率预期对美元指数中长期周期具有显著性的单向影响。这一发现显示,美元汇率波动并不主要是一种数量货币现象,而是一种真实经济活动状态的反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逐利驱动技术创新与扩散引起的资本周期性流动的内生现象。

 

三、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

      在《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2020)一文中,刘教授认为在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目前的管理难点痛点在前瞻性管理。前瞻性管理需要对宏观经济与金融形势进行研究和预判。以前的资产负债管理无非是定价与规模的计划管理,而现在外部环境在随时变化,且有时候变化非常大,因此必须对经济形势进行研判,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预期利率上升,对于同业负债而言,一般应进行长期融资;反之则是短期融资。当利率走势无法判断时,则要采取平衡策略,但一定要敢于承认无法判断形势。资产负债管理在前瞻性管理上一定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可以有预判、有方向就采取相应措施,反之则采取保守策略、相对平衡的策略。

      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的特征,他认为无论是流动性覆盖率与净息差的负相关,还是流动性缺口率与资本利润率的负相关,都显示出其对立性,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这两者其实还存在统一的部分。在实践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层一般会询问当前以及月末、季末以及半年末流动性水平如何以及调整方案;而在利率风险方面同样也会询问类似的问题。这都包含着共同的关注点,即前瞻性的调整资产负债规模、结构与期限,以达成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统一的。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化与修复》(2017)中,他总结,自2016年下半年金融去杠杆以来,同业市场资金利率大幅上升,对商业银行特别是资金来源依赖同业负债较重的中小银行的盈利性造成了强劲的冲击,金融去杠杠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如何认识金融去杠杆以及预见金融去杠杆后续的影响,各说不一。从历史演化中观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变化可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2020,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2020年06期)

      [2]2020,亚洲经济发展及复苏展望,《金融博览》(2020年11期)

      [3]2017,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银行家》(2017年12期)

      [4]201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化与修复,《银行家》(2017年09期)

      [5]2016,美元中长期周期性波动:来自1971-2013年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16年08期)

      [6]2016,资本回报率对美元汇率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03期)

      [7]2016,中国增长库存周期的实证测定与检验,《统计与决策》(2016年03期)

      [8]2015,中国朱格拉周期现象分析:来自19782013年的实证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