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石涛

石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金融理财师(AFP)。曾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四川省自贡市政府(挂职)、四川省科技厅(挂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工作,对全面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科技金融有深入研究。
论文
 

2014,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农村金融研究》第01期。

2011,IASB金融工具减值准则最新进展评析,《财会通讯》第10期。

交流成果
2024年
关于存货融资业务的几点思考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年度论坛 2024年会专题分论坛一 普惠金融与智慧风控
2024年
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研究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公司金融业务与风险管理
2023年
基于数字智慧平台的金融创新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3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基于数字智慧平台的金融创新
2019年
金融集团风险治理和附属分支机构管控组织体系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9TGES 高级研讨会七 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和附属机构管控
2019年
物联网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9TGES 高级研讨会三 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信用风险管理
论文
 

2014,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农村金融研究》第01期。

2011,IASB金融工具减值准则最新进展评析,《财会通讯》第10期。

交流成果
2024年
关于存货融资业务的几点思考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年度论坛 2024年会专题分论坛一 普惠金融与智慧风控
2024年
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研究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4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公司金融业务与风险管理
2023年
基于数字智慧平台的金融创新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23年 在线讲座 【TGES前沿讲座】基于数字智慧平台的金融创新
2019年
金融集团风险治理和附属分支机构管控组织体系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9TGES 高级研讨会七 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和附属机构管控
2019年
物联网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9TGES 高级研讨会三 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信用风险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探析

(一)何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

      风险管理体系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企业管理,包括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这方面有相应的标准,比如ISO31000《风险管理指南》、美国RIMS《风险成熟度模型》、澳大利亚-新西兰ASNZS4360《风险管理》等,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标准提出很早,启发和推动了ISO标准的产生。二是来源于内部控制,或者说是公司治理领域,包括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英国FRC《公司治理准则》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相关财务报告指南》等;三是金融风险管理,包括BCBS《巴塞尔协议》、IAIS《保险核心原则》中都有相关规定。

(二)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涵框架

      从国内来看,2016年,银监会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首次提出了一个规范性、指导性和综合性的指导文件,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完善的全面的阐述。其内容中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的活动,可以理解为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的特征首先是全面覆盖,风险类型上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九大类风险,流程上包括所有业务环节,机构上包含所有分行、子公司各类机构,而且需要共同参与,不仅是风险部门的事,也是全体员工的事,更是董事会、高管层的事。另外定义中还明确了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完善管理流程,而且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银监会2016年印发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可以提取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四项原则(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有效性)、五大要素(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六个流程(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六个责任(董事会最终责任、董事会监督责任、高管层执行责任、业务条线直接责任、风险管理条线检测和管理责任、审计条线审计责任)、九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

      具体从风险类型上来看不仅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九大类风险,还包括其他风险,比如集中度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等。在风险管理流程上有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六个流程。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有五大要素: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三)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我们从风险管理体系架构角度来讨论如何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一是要建立风险治理架构。从风险治理制衡和运行两个机制来看。制衡机制主要关注权力在两会一层、三道防线和分、子机构之间的分配。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考核、问责、评价、报告等方面。考核是指挥棒,一定要体现风险;问责包括激励与约束双向措施,要将受益与成本明确分开;评价上包括机构评价与部门评价,还包括对风险水平的评价与对风险管理能力的分别评价,因为一个机构或部门面临风险高一方面可能是管理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客观经营环境的问题;报告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方式,还体现了责任的传导,接受报告者要进行相应的决策、处理。

      二是要健全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在风险政策方面,风险政策包括风险战略、风险偏好、风险策略、风险限额等。我认为战略和策略应当有所区分,是因为战略具有长期性、系统性、根本性的特征,而策略往往是一定时期的权宜之计。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是相对稳定的长期的规划,由董事会审批并监督执行。风险策略和风险限额往往非常具体,由高管层审批并监督执行。

      三是要建设风险管理系统、方法。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数据治理,数据是金融风险的量化基础,所以数据治理非常重要,要做好数据的收集、清洗、整合、挖掘、应用,要充分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第二个方面是技术方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创新对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改变了风控方式。

      第三个方面是系统建设,如今风险管理依赖于系统,因为现在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单靠人工难以处理,而且还有相应的制衡和控制需要通过系统来实现,所以系统主要起到提高效率和流程控制的作用。

      来源:2020TGES系列论坛-03:内控合规、造作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探析》演讲文稿整理

 

二、关于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和框架

      现在国际上有关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和框架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从企业管理,安全生产、 技术质量控制角度所构建的体系,包括 ISO、美国 RIMS 等 ;第二是来自于会计或者内部控制角度所构建的体系,包括 COSO、英国 FRC 等 ;第三是从金融的角度来风险管理,包括巴塞尔委员会所发布的巴塞尔协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IAIS) 保险监管核心原则 (ICP) 等。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体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构建:一是可以参考银监会所公布的全面风 险风险管理指引,从三个要素来构建,即风险治理和架构、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流程、风险管 理的系统和工具;二是可以从风险管理的流程来构建,即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等 方面。

      风险管理首要应该是守底线,为业务画了一个“圈”,在“圈”内不应该对业务的运作做过多的干涉。风险的配置应该是各个业务的一个合力。就如同运筹学所述一样,设置一个目标函数(类似风险价值的最大化)和约束函数(限额,即不同超过多少) 最终求出一个共同的解,进而形成风险在各个资源的分配。

      来源:《风险管理》 2020年 第 4 期:《关于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和框架》演讲文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