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助理
从全球经济增速来看,2019年是过去十年增速最慢的一年,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目前有三个值得关注的情况:
一是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新冠疫情正在消退,过去一个月,美国新增病例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二是默沙东最近研发出抗新冠口服药。
三是世卫组织启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战略,希望年底前为全球各国4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明年年中为全球7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英国在今年7月份已经全面解封。
尽管疫情还在持续演变,但随着疫苗接种的逐步普及,疫情或将成为常态,对全球经济负面影响的程度将进一步降低,这将有助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从PMI指标看实体经济,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势开始出现分化。疫情以来,全球四大经济体的PMI一直是在单边上升的,处于一个扩张的区间,近期则出现分化,反映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美国的 PMI继续回升,9月达到了61.1,欧洲已经从上半年开始出现回落,我国最新的数据是49.6,低于临界值。
目前美国CPI处于近年来高位,9月份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下降至5.1%,推高了美国的美元的走势和美债的收益率的回升。结合通胀和就业状况,美国提前开启缩表应该箭在弦上。
回顾金融市场,美国PPI、CPI、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RB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全球大宗商品CRB指数上升,带动PPI同步上升,PPI上涨向下游进行了有效的传导,CPI也是同步上升。随着通胀预期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开始上升。今年一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去年最低0.5%左右冲破了1.7%。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再强调通胀是暂时的,国债收益率出现回落,但是随着近期通胀持续高位以及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市场也越来越相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收紧,所以国债收益率近期又开始持续上涨。
从资产价格来看,美国的股市和房市均创出了历史新高。市场非常关注美国股市会不会调整,美国的房价会不会下降?从市盈率看,美国股市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但美国企业利润增长较好,近期美国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已经回升到12%,如果企业盈利状况继续改善,则会对股市提供支撑。
尽管美国房价创了新高,但是美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相对于次贷危机之前还是回落了20个百分点,杠杆率水平还是可控的。目前,美国整个房地产抵押贷款组合中,优级贷款占到了90%以上,未来不太会出现大面积的房贷断供或者违约情况,这可能是美国资产价格保持坚挺的一些有利因素。
美国经济中“双赤字”问题再次凸显。一个是财政赤字,目前美国政府债务余额已经突破了28万亿,另外一个因素是贸易逆差,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是733亿美元,创下新高。新冠疫情之后,政府支出大幅上升,再叠加进口需求大增,导致了美国的财政双赤字和贸易赤字问题进一步恶化,有可能对美国的经济结构,包括美元币值在内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美元已经升值了4.7%,除了因美国经济表现较好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直接相关。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突破了8.5万亿美元。如果在下个月美联储提前开始进行缩表的话,有可能进一步支持美元走高,这将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总的判断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程度会进一步降低,变成一个常态化的防控。全球经济走势可能出现分化,美国经济或进一步走强;相反,欧洲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面临增长的压力。一旦美联储启动缩表,可能再现201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情形,对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重债国造成冲击,进而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波动。
疫情发生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生产供应增长较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出口增加的带动。2018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之后,国际上一度出现了中美贸易脱钩的论调,的确一些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向东南亚国家进行转移。但是疫情以来,因为东南亚疫情比较严重,生产能力跟不上,很多订单开始向国内转移,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依赖性反而增强。但要看到这还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期现象,如果疫情常态化以后,这么高的贸易增速是很难持续的,在部分行业和领域的贸易脱钩还会出现。
我们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前提是我们对外贸易依赖度是下降的,10年前我们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在在60%以上,现在已经下降到30%以内。相反,按照麦肯锡咨询的测算,国际市场对我们的依赖度则从20年前的0.4提高到1.2。
去年,中国首次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一些内资企业开始外迁,到东南亚投资,一些跨国公司,包括三星、阿迪达斯等也有从中国撤资的说法。最近,我到苏州园区和昆山调研,发现尽管一些跨国公司因为成本原因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但并未撤资,而是将研发、营销中心放在工业园区。从原来的生产中心向研发中心转变,这是好事,我们的产业结构在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凸显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包括人才环境、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势,我国仍是全球最好的投资目的国。
消费回升速度较慢,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的作用,还是面临压力。今年“清明节”、“五一”、“十一”等假日出行人数已经接近或超过2019年也就是疫情之前的水平,但是消费能力则没有同步跟上,旅游收入只是2019年同期的三分之二左右水平。
在三大需求中,投资在稳增长中承担着关键性作用。因为目前出口形势比较好,所以制造业投资回升的比较快,调研发现,制造业企业对未来投资的动力不足,一是未来出口的形势不确定,二是原材料涨价、拉闸限电等影响企业投资预期。
房地产在宏观调控下,投资大概率会进一步回落。那么,基础设施投资能否不足显得至关重要。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较慢,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加快发行,加快重大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份 PPI达到9.5%,CPI回落至0.8%,二者剪刀差创历史新高,反映出上游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不畅,结果就会导致利润由中下游向上游的集聚,包括最近的煤炭钢材等涨价都带来影响。
小型企业PMI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50,位于临界值之下,中型企业也开始回落到50以下。虽然说大型企业经营和盈利状况改善,但是中下游、中小微企业面临很大经营压力。如果中小微企业出现问题,那么直接会影响到就业。
美联储在2014年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后,2019年又重启宽松,先后三次进行预防式降息。疫情发生之后,更是开启了无上限购债。在美联储Taper预期下,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已经开启了加息进程。这些国家自去年以来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防止货币的贬值,资本的外流,被迫加息。而这个又会影响到疫情之后这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相反,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宽松,特别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每个月仍然是新增1200亿美元的购债,其中80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国债,400亿美元是“两房”债券。假定下个月美国降低购债规模,就预示着美联储正式开始缩表,就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逆转,进而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们的影响总体可控,但是国内原材料持续涨价对经济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去年铁矿石涨价导致国内钢材涨价,这属于输入型通胀,但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40%以上,但是国内钢材价格继续上涨,再叠加煤炭、集装箱运输涨价等,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不少企业表示接了很多订单,但算下来没有利润,有的还出现了亏损,因此要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确保中小微企业平稳。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稳定非常重要。过去房地产和汽车是拉动内需的主要领域,用房地产销售额和汽车销售量增幅来衡量,基本是三年一个周期,目前正处于第四个周期的下降阶段,因为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房贷利率走高,进一步限制了地产交易。近期一些房企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出现信用违约,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坚持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同时,短期要保刚需,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地产行业硬着陆。
全球经济明后年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也将趋于回落,因此货币政策还是有一些空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要收紧,我国则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回顾过去,2014年以后美联储开始缩表,而当时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两国经济周期不同步,导致货币政策不同步,我国央行连续降准、降息稳定经济增长。
下阶段,我们要高度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保持我们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随着美债收益率上升,中美利差将收窄,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
(整理人:肖云鹤 / 责任编辑:傅泽天)
来源:TGES研讨会:中美关系和全球金融市场走向(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