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万英 高腾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CEO
首先我觉得我认为资管行业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如果把这两者分离开来,投资可能也很难取得好的业绩,风控也可能也很难做到实处。所以我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资管行业的风险管理。
我认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的风险经理。如果这个基金经理只关注上行的机会,不关注下行风险,他肯定是做不到长期业绩优秀的。因为资本市场有它的周期和轮动规律,每个基金经理或者每个产品策略也都有其特长和风格。当基金的特长或者产品的策略的风格与市场阶段性的风格或者热点契合时,投资就会比较顺风顺水;但是市场或者是风格也必然会有出现为基金经理不擅长不熟悉的情况。我们在过往的历史中发现过很多这样的一个情形,比如2015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以及2020-2021年的行情。因此,很多时候基金经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般来讲在他擅长和适应的这种风格的市场阶段可能发挥的会更好;但在他不熟悉不擅长的风格下,相对来讲风险就会被放大。
在常规情况下是如此,更何况国内的大环境下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比如海外经常说的叫policy risk,包括最近房地产行业、教育行业的政策风险等。所以我认为基金经理作为一线的业务的负责人,需要真正地了解资本市场周期规律,也要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特长的短板,尽量做到扬长避短,而且不一定追求每战必胜。因为国内的很多时候偏短期考核,公司管理层或者客户给基金的压力也比较大,但实际上人无完人,大家很难做到每战必胜。那么,我们应该尽量从大环境、小环境上,给基金经理打造一个长期的业绩考核的体系,追求一种长期持久战的整体胜利。
当然,从理论角度分析可能说起来很容易,但知易行难。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短期的KPI、内部和外部的排名、投资者或者管理层的给基金的这种考核压力等非常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国内不可避免会有这种短期的行为,像跟风炒作、风格漂移、挂羊头卖狗肉,导致很多时候产品的风险跟它实际的应该体现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出现错配,给投资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个好的风险经理不单单要懂风险,也要懂投资,至少要关注宏观策略和市场行业的层面的动态,还要会沟通、情商高。
通常我们认为风险管理是起源于量化的风险,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用到各种量化的指标,比如行业个股的限制,集中度限制等,还有VaR、tracking error、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风险指标、量化指标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靠这些量化指标,还要靠很多动态的风险管理和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把风险管理做到实处。
比如说我们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会大量依赖限额指标管理,但是同时也要像做资产配置一样,我们有战略、战术资产配置,需要定期检查这些指标是否合理,必要的时候要做一些动态的调整,否则的话就会变成刻舟求剑。我现在作为公司管理者,也会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回顾或检查风险指标是否合理。可能一年前定这个指标时是合理的,但过了一年,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指标可能就需要调整,不能仅仅还是沿用前一年的指标。类似于资产配置SA、TA,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不单单是静态的管理,而是需要随市场、组合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和优化。
另外我认为风险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一位好的风险管理经理,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把握平衡管理的专家。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要在风险和收益、定量和定性、短期和长期之间要找到一个好的平衡与节奏。很多参会的专家也都是从风险管理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我相信这种丰富的、长期的风险管理经验,跟公司的管理其实是一脉相通的。如果成为一位好的风险管理专家,其实在公司管理上也是有很多知识和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的。
我们经常说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在现实的投资过程中,收益、风险、流动性三者是一个“不可能同时满足的三角”,最多同时满足两个。如果要平衡好收益和风险,那么就需要牺牲一定的流动性;如果追求流动性和收益,就需要在风险上做出一些让步。
但有时候客户不一定能理解这点,特别国内是散户主导的市场,客户可能既要风险又要收益以及好的流动性,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端很难同时满足这三者。过往可能有刚兑和保本产品等,但现在刚兑被打破,都实现净值化产品,客户需要去面对这种实际情况。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打造这种长期投资理念,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合适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卖给适当的投资者。
另外我们也不能只是靠这些投资者教育,或者是这种偏务虚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过去几年在机制设计上、产品设计上也有很多创新或者优化。比如说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发新产品时可以锁定一年或三年,这样其实是牺牲了一定的流动性来保证基金经理可以相对比较自如的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格进行投资,不受短期的市场波动或者基金申赎的影响。其实这个也是对投资者一种保护,因为投资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投资者恐慌,有一些赎回止损的操作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个时候作为一位长期投资或者理性投资者来讲,那么基金经理或者资产管理公司更加专业,更能从长期角度去看待短期的下跌和回撤的风险。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流动性的风险或者是恐慌的压力,导致一些优质资产同样普跌。这个时候如果能继续坚持下去,长期来看其实回报还是非常可观的。比如像在2020年3月高收益债出现了急跌和熔断,市场普遍都跌了15%以上,很多投资者短期恐慌就赎回、抛售。到后面4-6月份的时候,高收益债又有一个大幅的回调,普遍又涨回了20%以上。所以在3月投资者赎回就相当于浮亏变成实亏了,后面再买回来的成本更高,甚至根本买不回来这个价格了。
从风险管理来讲,我们既要把量化的基本功、基本的风险管理能力技术打造好,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投资方面、沟通方面甚至管理方面去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资管行业的动态的风险管理,跟基金经理、公司管理层和客户做好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演讲稿整理:唐寅灏、冉鑫
责任编辑:张语婷
来源:TGES 2021(第十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