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当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变化以及对政策演变的认识

胡正谊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首席风险官

 

借此机会,我主要分享三个层面的体会。第一个层面是风险管理中资产负债两端的变化,第二个层面是投资端的风险控制,第三个层面是对新的资本政策演变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一、资产负债两端的变化

个人认为国内的精算其作用可能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当然,这并不是归咎于精算专业人员的能力,而更多是由于高级管理人员对于精算的理解,以及对于精算和业务之间融合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从概念上来看,保险虽然属于金融范畴,但是它与银行、证券有很大的不同。保险的金融其实是一个时间融通概念,而证券融通和银行融资更多是在当下时间阶段不同的股东或者债权人之间的融通。时间融通概念如何与当下资本需求之间的融通概念相结合,以解决支付问题,是摆在保险人面前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国外也是这样,其错配情况也是很严重的。当然,国外的错配情况可以用很多金融工具去解决,比如期权、期货互换等。但是在国内不具备这样条件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

我想资负面临的痛点是:一是从管理层面上如何去认识资负,二是从手段上如何去解决资负。

在新的政策层面上,目前的政策回归保障,理财产品的占比不断收缩,而且收缩速度是非常快的。在短暂时间之内的收缩使得整个负债端的变化非常明显,急剧的缩水状态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不只是保费降一降的问题,其实接下来的结构性调整会造成新一轮长期流动性错配的开始。从操作层面上来看,虽然不会看到明显的流动性变化,但是整个资金链和投资链条的调整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新一轮的变化在未来3-5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这是现在一线从业人员所关注的最大挑战,而我们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有效手段予以应对,完全靠着负债端是难以解决的,那么资产端又怎么解决呢?

 

二、投资端的风险控制

在新政策的要求下,资产端的链条不断地拉长,在这过程当中,其实已经引入了很多风险。一是政策的变化使得投资端也相应变化,比如从煤炭去产能到支持煤炭稳定的表述变化。再比如房地产相关业务,很多保险公司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会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大量引入这一类资产的内容,可能不直接体现在房地产上,也许是通过信托等平台,但其内容还是与房地产相关。随着金融政策的变化,这些房地产公司都会遇到相应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整合之后解决兑付的问题。  二是新一轮的政府融资平台收紧以后,一方面造成信用端的收紧,另一方面流动性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中小保险公司基本上是“蜂箱里的老鼠”,在两边被挤压:全球低利率的环境放大至国内市场,同时叠加前述主要信用来源的风险变化,导致现在投资端的方向基本上只有诸如股票之类的股权类投资。这也正是国家所倡导的直接融资手段,不断给保险公司松绑。在松绑过程当中,一方面会造成国内股市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看到股权可以靠估值来解决现在收益端遇到的支付不匹配问题。但在短期之内,在一个经济周期之内,大量去布局权益类投资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经验不足,二是经营标的和政策导向都受到同一经济周期的内生限制。前端利用估值变化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但这些变化会使得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面临更加严峻的时间融通问题。因此,在我看来,目前中小公司面临的负债端下滑和资产端从以前的信用投资不断向权益投资过渡的过程当中所引入的支付两端的风险同时在加剧。  

保险公司的风险建设为什么在信用端比银行要差?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规模不够大,二是与组织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保险公司是以负债为先导的,分支机构全部是负债型的,它不涉及投资端的问题;而银行则是神经网络式的管理方式,包括支行在内的任何机构都是需要管理支付两端,对于资产端的信用触角是完全下放到神经网络末端的。在一个集中化投资为主的保险公司,是无法做到将其神经网络放到神经末梢去做信用管理的。在银行体系下,可以有很多手段去解决不良处置的问题,而保险公司大部分是通过集合投资的形式来完成的,比如购买债券或者信托计划,不可能通过直接转出的模式解决。从实效手段上来看,保险公司的信用端能力可能永远无法追上银行的建设。

 

三、资本政策新政的冲击

在成本不断提高、信用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权益类风险,资本问题成为最大的关注点,特别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由此,很多企业都在向监管申请延迟“偿二代二期工程”的执行。资本端的政策反过来加剧了对投资端的影响,“偿二代二期工程”对股权类投资的资本计提骤增,大部分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将会大幅缩减,有的甚至会腰斩。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前述所面临的那些风险不但没有被缓释,反而被进一步加剧了。因此,我个人认为2022年到2023年,不论从支付、风险还是资本的角度来看,保险行业将会面临一个体系性的困境。  

资本端也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在增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大股东如何保持与监管之间的切合度。因为监管要求不能一股独大,但是如果引入产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要求又非常多,而中小机构自身的造血机能基本上全部不足。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像银行一样发一些永续贷作为核心偿付能力的补充方式。各家公司都面临着风险评级或者季度评级的结构调整,在资本不足、流动性风险显著增加,同时投资端也有实质性风险和计量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经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四、关于新政策演变的一些建议

在实操层面,我有一些对于未来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建议。举例解释一下,大家可能都听过银保监会现在要在引导端实行录音录像的“双录”制度,但“双录”制度在银行端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可能要推迟执行。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政策调整得过快过细,与保险行业现状产生一定差异的时候,可能需要监管自身考虑到行业的接受度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如前面提到的“偿二代二期工程”政策的制定,其资本管理制度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分级分类办法以及投资限制和其他业务经营的限制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比如互联网保险现在经营限制,还有一些配套政策是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其实不只是中小公司,甚至大公司都会面临着这些疑问。因此,一方面,行业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充分地考虑政策的变化,向监管提出意见;另一方面,监管也可以综合地考虑这些问题。

保险公司会面临着未来兼并重组的问题,可能与公司治理和经营相关,个人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在兼并以及组织层面上有所突破。保险公司以其规模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中去定位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内的企业想法一般都是大而美,很少有公司会采取小而美的经营理念。在大而美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战略驱动性高度一致,即最终大家走向同一条道路。但是最终的结果其实只能说是头部的一部分公司生存下来。在未来不解决此类问题的情况下,中小保险公司的存在意义其实值得业界去讨论。当然,这不只是一个风险问题,风险问题一旦放大,对流动性、投资,甚至整个保险公司的稳定性,都会带来更多战略层面的风险。  

演讲稿整理:龚忻翌

责任编辑:李瑞钊

来源:TGES 2021-2022(第十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
保险公司发展与风险管理(一)(1月)

胡正谊:当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变化以及对政策演变的认识
时间:2022-01-09
演讲题目:暂无
专家简介: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公司监事,曾任公司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永明人寿加拿大总部资产负债管理及财务管理资深主管等职务
胡正谊-当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变化以及对政策演变的认识 胡正谊-当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变化以及对政策演变的认识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