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王晓薇 建信信托首席财务官

 

本文关于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一是近三年信托行业情况

♦ 二是信托行业转型发展

♦ 三是信托行业风险管理

回顾信托行业过去三十多年的七次整顿,最近一次整顿,既有资管新规对全部资管行业的监管要求,也有监管部门对信托行业的针对性要求,主要有: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压降金融同业通道规模,以及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等。这些监管要求对于信托行业的规模、总量、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很大影响,切实推动信托公司的转型。

 

一、近三年信托行业情况

(一)资管新规后,信托行业经历三年调整

1. 信托资产规模萎缩,结构调整

在近几年的监管政策指导下,信托行业的总量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信托行业的总量规模。其在2017年四季度末达到超过25万亿的峰值后,近年来基本呈下行趋势。在去年9月底,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为20.44万亿,与顶峰时期相比下降了18%。2017年底,信托行业还是除了银行以外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但是到去年年底时,已经下降到第五。银行理财虽然2018年才出现,但是因为其有历史基础,又有渠道优势,现在其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公募基金规模也超过了25万亿。另外,保险业规模也超过了21万亿。实际上,信托行业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目前为止,信托总量调整仍处于中期阶段,估计未来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调整时间,可能会徘徊在这个规模附近。

从结构上看,单一信托规模的占比大幅下降,这跟“去通道”有很大关系。集合资金的信托规模和管理财产的信托规模小幅上升。因为总量下降,使这两类的比例有所上升。事务类一般对应着很多通道业务,所以其占比是显著下降的。从2020年三季度起,融资类的占比也快速回落,则直接对应监管的政策导向。投资类信托,证券类信托异军突起,在监管要求压降融资类之后呈大幅上升态势。从行业上看,自2019年提出监管政策以后,房地产类开始下降,证券类信托上升,房地产业信托在2019年之后发放的,还没有到期,如果2022年到期,那么今明两年房地产类的占比还会继续下降。

2.规模、利润向行业头部集中

从68家信托公司的机构维度看,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和利润都集中化,其中利润集中更明显。这跟小信托公司还处在调整期,经营能力弱有关。

(二)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信托行业风险开始暴露

信托行业正处于转型调整期,这个期间风险暴露比较快。信托公司的表内外资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有资本金形成的固有资产;另一类是受托形成的信托资产。无论是固有资产还是信托资产,不良率都有很大攀升。而导致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主要有:

内部因素:

(1)公司治理不规范

个别信托公司实控人、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资金,侵占公司利益;内控合规失效,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管理不规范。

(2)短期的过度激励行为

部分公司业务团队业绩提成与档期业务收入挂钩过高,业务团队或市场化高管行为短期化。

外部因素:

(1)行业周期进入下行期

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处于下行期。

(2)历史风险项目实施新规定而暴露

资管新规及配套规则先后出台;禁止非标资金池、期限错配、刚性兑付;历史上的风险项目逐步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公司旧发展模式、旧产品结构难以为继,必须开始转型发展。

 

二、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发掘信托禀赋,谋划转型路径

信托公司过去的超常规发展离不开“牌照红利”和“隐性刚兑”。但在统一监管规则、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等大趋势下,信托行业需要重新发掘并建立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极为激烈的资管行业站稳脚跟。

信托公司转型有非常好的制度优势: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赋予了信托财产独立的地位;二是信托公司的牌照优势。这两项优势使信托的功能变得多样,使它具备天然的风险隔离功能。信托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采用多元化思路,结合信托机构自身特点,可以设计出可行性高、风险回报结构多样、便利高效的投融资交易结构。信托财产也可以多元化,包括动产、不动产、物权、债权、股权等,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资产端也可以综合运用债权、股权、夹层等各种组合。另外,也可以依托信托账户,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所以,通过这种产品间、结构间的组合,设计出丰富的产品,为发展独特产品提供了先天优势,也为发展本源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托公司转型集中在四大类业务: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资产管理、投行业务。其中,最本源的是服务信托。如果再增加资产配置的服务,就可以转变成综合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以受托管理为基础,开发典型的产品,如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破产重整信托、慈善信托。不动产投资和一二级市场投资属于资产管理领域,这些领域也是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信托行业风险管理——守牢风险底线,行稳方能致远

(一)清晰的战略,执行的定力

只有制定清晰的战略,贯彻一致的价值导向和坚持执行的定力,才能形成正确的风险观,才不会形成机会主义。

虽然信托业发展方向众多,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是艰难的。在转型期间,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战略风险。战略转型要有清晰的战略,也要有执行战略的定力。过去信托公司由于业务领域宽泛,可以有很多机会挣快钱。这导致长期以来信托公司为追求短期快速盈利而错过了最佳转型时间。

(二)明确的风险偏好,稳健经营的理念

基于整体战略,明确风险偏好和业务方向;遵循业务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保守、不冒进,坚持“稳中求进”。

现阶段,旧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新的资管局面已经形成。信托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清晰战略,贯彻一致的价值导向。在基于统一的战略下,信托公司要有明确的风险偏好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三)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差异化的风控体系

遵循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建立识别、报告、预警、处置风险的流程;针对不同业务条线,设计符合业务特点的风控体系。以下通过具体的三类风险进行分析:

1、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

对于暴雷的信托公司,其主要风险来自于实控人关联交易的不规范和公司项目选择的高风险偏好。在公司治理风险里,信托公司大体上有以下三大类股东:

(1)银行系信托

信托公司的股东是银行,其公司治理风险比较小。因为银行对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金融行业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银行系的监管也比较严格,通常实行比较严格的并表管理。所以股东对信托公司管理非常严格,能够做到统一的风险授信。银行系信托的重点是关注交叉金融风险。银行系通常有很多家金融子公司,除了信托,还有保险、理财子、养老金、租赁、基金等。此时就可能会形成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局面:一个客户配置了信托之后,可能还会同时配置不同子公司的产品。此时就要多关注交叉金融风险。

(2)央企、国企和地方政府金融控股平台持股的信托

在公司治理层面要关注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关系。由于这类股东不在金融领域,对金融风险的一些特征不熟悉,所以对于监管要求,他们可能更信任管理层,会给管理层比较大的授权。此时就要关注股东和管理层是否建立了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有过度侧重于短期激励的治理风险。

(3)其他

要特别加强股东资质的管理,实现穿透管理。在关联交易方面重点控制关联交易的风险。监管已要求金融机构主要针对各种金融机构的股东资质、因股东控制不当而导致机构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等问题进行整治。

2、战略转型风险

虽然信托的战略转型方向很多,但路径艰难。比如,服务类信托的收费比较低。这是因为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对服务信托,包括对家族信托认可的收费,所以此类业务的盈利能力通常不高。还有如何去维护团队?如何在这个领域发展得更深、服务更好?这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不依靠信托牌照的转型业务,比如资产管理业务,面临公募、券商、保险资管、理财等竞争对手,如果信托公司在这方面涉足不深,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投资者的认可程度就不高,最终可能会加大信托公司的转型难度。

传统业务收入和规模都在下降,风险正在暴露。很多信托公司出现阶段性财务困难,加大了转型难度。怎样去支持新业务发展?人员队伍是否足够稳定?中后台人员是否足够稳定?投资者对转型方向是否认可?这些都是在转型中遇到的实质问题。从原来的非标转到其他方向,需要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科技系统、运营风控、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短期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风险。传统的非标业务对流程、系统和运营的需求比较低,属于大额低频业务,转型之后,尤其是转到标品业务之后,对运营、科技、流程、内控的需求急剧上升。

如何克服战略转型的风险?路径如何?可以从信托本源业务开始做起,从简单的业务做起,提高IT运营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服务信托、家族信托,可以从最本源的服务类信托做起,用好IT,提高IT的运营能力,做大规模,摊薄成本。服务信托和家族信托是其他机构做不了的,如果想要开展这些业务就必须跟信托公司合作。这是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价值所在。在这方面信托公司要把握好机会,做大做好,提高效率,给委托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其他转型领域,比如证券投资领域,可以从相对简单的业务开始做起,比如引入有资质有品牌的机构做投资顾问。从简单业务做起,就要管理好运营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步建立起对标品的熟知,后续再建立细化到债和股的专业细分领域的管理,提高投资能力。传统的业务领域也在进行转型,虽然类信贷的房地产业务可能不能持续,但是不动产仍然是资管的传统领域,即使是国外最优秀的资管机构,在不动产领域也有相当比例的投资。可以运用信托公司的传统经验,在不动产投资的细分领域做出一些好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领域。把细分领域做强,把风控做实,就可以克服战略转型的风险。

3、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净值化管理、IT支持和流程管控。运营风险也是要特别关注的对象。进入资管新时代之后,估值运营、数字化风控、流程管控的运营风险都非常重要。传统的信托公司在这里面耕耘不深,所以在转型期间尤其要同步提升这些运营风险的能力。伴随着业务转型,可能原有信托信用风险会变为市场风险,比如一二级市场的投资属于市场风险,这时候需要新的管控手段、管控体系和管控角度来重新管理市场风险。其中包括流动性风险多元化,业务之间易产生传染和叠加的风险。

同时信托公司还要注意管控声誉风险,这是信托公司比较独特的风险。投资者购买信托的预期一般都是刚性兑付的,所以要逐步去改变投资者的刚性预期。信托公司要把信托产品做到净值化,并不断加强信托产品的宣讲,让投资人也适应信托产品的净值化管理,以此来慢慢减少在声誉方面潜在的风险影响。

演讲稿整理:余德辉

责任编辑:李瑞钊

来源:TGES 2021(第十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
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发展与风险管理(1月)

王晓薇: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时间:2022-01-16
演讲题目: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专家简介:现就职于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任首席财务官、副总裁
王晓薇-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王晓薇-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王晓薇-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与风险管理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