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刘冰 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私募股权基金从一级市场来看,中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全球将近有百年历史。但是从 S基金来看,全球的发展刚刚40年,中国不到10年,目前还处在市场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市场主流机构还没有参与,主要是偏市场化的机构在做一些早期的探索性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的二级市场,也就是S市场,作为行业发展的内向扩张和体系完整的产物,近来也成为私募股权行业关注的热点。基于当前全球和国内S市场发展的最新动向以及阶段性观察,在2020年疫情以来,S交易迎来了比较大的增长背景。

 

一、中美私募股权市场对比全景

“时间差”为中美私募股权市场差异的核心原因。在私募股权的一级市场,美国大概领先中国80多年,在私募股权的二级市场,美国领先我国大概是40年,S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间经历了“后滞胀”、“硅谷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目前 S交易已经成为美国融资市场的第三大手段。在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际是在2010年左右,我国才开始出现萌芽,到了2013年才有第一只S基金出现,S交易分散、规模小、交易类型简单是主要的特点。

 

二、全球S市场发展现状

(一)全球PE二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动荡环境促成S市场进化,GP主导交易成为主流

通过 Great Hill报告数据显示,全球PE二级市场交易规模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快速上涨,2019年达到高点就是880亿美金,同时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二手份额的交易由于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也在逐步提升,优质资产通过穿越时间的考验之后浮出水面,GP主动为这些资产给出了一个可观的价格,促成了大量交易。PE二级市场成为GP调整投资组合、调节流动性的有效工具。2021年之前,二级市场交易类型以LP的主导份额为主,但是疫情爆发改变了格局,目前 GP主导的直投型交易比例快速提升,目前 GP主导的交易比重已经达到57%,成为二级市场的主要交易类型。

(二)PE二级市场定价回到疫情前较高水平,未来资产端竞争会更加激烈

目前PE的二级市场定价已经回到疫情前的一个较高水平,未来资产端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优质资产有限,但是市场上的资金玩家会逐渐涌入,未来交易价格也会持续走高。无论是并购基金、风险成长基金还是母基金,他们所有的价格在2019年之后都有快速提升的趋势。

(三)S基金是绝对主导买方,卖方结构则多元化,交易失败的首因是卖家放弃出售

目前全球的S基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到专业化和机构化的成熟阶段,买方格局集中稳定,S基金一家独大,交易规模占到总规模的80%,其他的主要是母基金、养老金、投资咨询机构,还有对冲基金,整体分析后边四家机构的比重远远小于S基金一家,同样头部化也发生在S市场,在2021年上半年最活跃的前20家买家,交易金额占到总交易金额的70%,但是与此对应的就是S市场卖方的结构更为分散。目前投资机构以投资人为主,基金管理人和养老金出售的二手份额占到总交易额的50%。在实际交易中,卖方是交易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性一环。数据显示,有77%即将近八成交易的取消,是因为卖方决定放弃出售,所以S市场最终的交易还是由卖方来进行主导和决定的。

(四)巨型基金引领S基金爆发,管理人分化加剧

随着全球S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出现了巨型基金引领S基金爆发的现象,同时管理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实际这和一级市场相对应,发展路径是一样的。

(五)周期内回报突出,管理规模拉升

2015年设立的S基金净回报率低于整个私募资本的类别,也就是如果用一个一级二级合在一起来看,二级回报率低于一级的回报率。但是2015年之后,S基金的短期投资回报优势就凸显出来,整体的私募资本回报率相对比呈现下降,但是S基金回报率呈现上升,由此也大大促进了投资人对二手份额的兴趣,推动了S基金管理规模自2016年以来的强劲增长,S基金的渗透率也达到历史最高。

(六)海外S基金管理人案例:Ardian

通过案例总结全球S基金的发展现状,Ardian是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管理公司,1996年成立,这个也是在S基金发展初期,它现在一共有5大类别私募股权基金,其中母基金是最大的业务板块,以S策略作为母基金的主要形式,目前Ardian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1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S基金管理公司。Ardian对S基金的定位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是偏好10亿元以上的大规模交易,同时仅投资二手的基金份额,不投二手项目,只买头部基金的优势份额,面对比较高的折扣,有足够的定价能力和定力,注意择时,它可以为LP提供流动性的一站式服务。这是目前全球在S基金管理人里做得最好的公司。

 

三、中国S市场发展现状

(一)资产端:存量巨大,退出拥挤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资本重心开始东移,加之2014年中国双创、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私募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15年到2017年短短三年有近1000只基金募集了4万亿资本,按照私募基金存续期5-10年算,目前大量基金已经进入到退出期,但是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仍以IPO为主,整体退出严重滞后,到2020年,私募股权的aum大概超过12万亿,但是在2020年当年的退出,包括本金和收益不到8,000亿,比例不足7%,也就是在私募股权的基金行业里面,堰塞湖问题非常严重,存在大量存量资产有待处理,这对于S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基础。

(二)资金端:供给不足,流动性需求释放

目前私募股权行业的投资人以个人为主导,出资频次占比近八成,主要是参与人数多,但是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以金融机构、政府资本和企业资本为主,大概占到80%。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目前原来常见的银行理财加私募基金、保险资本加私募基金和非金融机构加私募基金的模式都被禁止了,涉及的金融机构被要求限期整改,但是他们又有大量基金份额的退出诉求,所以基于个人投资人对投资期限忍耐度低,和大量金融机构要求被整改和退出,实际上私募股权流动性需求被大量释放出来,同时由于IPO的退出存在着巨量堰塞湖,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矛盾,这个矛盾其实是给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交易规模大幅提升,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投资策略来看,市场逐渐形成以PSD,也就是一手基金份额、二手基金份额和直投项目为组合的多策略模式,随着国内优质资产的成熟,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已经进入到活跃期。2020年全年数据显示,累计交易达到267次,覆盖基金251只,累计交易金额达到264亿,同比增加近40%,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8%,同时在2020年末,证监会批准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意投资份额的转让,也就是S基金市场有了制度基础,从而提升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交易渗透率仍较低,交易标的年份相对集中

S交易渗透率仍然非常低,与全球市场相比,国内的渗透率只为1.8%,全球为20%,这个之间将近10倍的差距,这也是S交易的未来快速发展的趋势。交易标的主要集中在2014年和2017年,这也是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的高峰期。

(五)S基金正在形成巨大的买方力量,基金管理人复合技能要求较高

S基金的简要发展历程:2013年第一支独立的S基金由歌斐资产发起设立,截至目前,S基金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S基金管理人大多数是具有母基金管理经验的人,2021年,很多知名管理机构参与到S基金的发行、设立和管理过程之中。

目前S基金正在形成比较巨大的买方市场,对于管理人的复合管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从项目寻源、尽调估值还是交易执行,S基金管理团队比传统私募股权基金团队难度都更大,尤其是项目寻源,它要求有广泛GP人脉和资源,能够第一时间知晓优质二手份额投资机会,实际是个黑箱,完全是不对称和非公开信息,市场玩家基本都是有5-10年以上私募股权投资经验的机构和从业人员。

(六)国内S基金管理人案例:歌斐资产

通过案例总结国内S基金的发展现状,歌斐资产作为中国首支发布S产品的公司,截至目前,已经有8期S基金,管理规模达到70亿,交易笔数达到100起,所覆盖的基金达到80只,涉及的GP超过100家。歌斐资产通过将近8年多S基金的先行先试,也总结出一系列的投资策略,就是尾盘交易和核心资产池,尾盘交易就是基本在基金中后期出手,核心资产是要拿到好的基金资产组合,最终给S基金投资人一个好的回报。

关于D-S-G生态的组合,D就是这些基金所接触的二手基金所投的项目,这是底层资产,通过S基金串联起G就是相应的基金管理人,在D和G之间通过S基金实现流动性增强和收益变现的功能。

 

四、S市场生态解析

(一)S市场生态由买方、卖方、中间要素三大要件组成,发挥六大功能

S基金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是一个必然产物,本质是一个金融工具,服务于资金和资产的流动性诉求,它是增加流动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是由买方、卖方、中间要素三大要件组成,同时发挥6大功能。

买方主要是市场化母基金、S基金、家族办公室、企业和自然人,卖方主要是金融机构、企业、自然人、政府引导基金和投资机构。买方卖方中间有较大重合度,基于投资人和被投资人之间对于流动性的诉求,在资产配置策略层面、交易执行层面以及相应的平台服务方面,构成了S市场的生态圈。最终它会帮助买方完成6大功能,一是套利,二是跨期配置,三是基金治理和优化,对于卖方它对应的可以实现的诉求是管理DPI、投资组合再平衡以及增加流动性。

(二)交易阶段分布与功能属性不相适应,套利与增强流动性是现阶段主要诉求

套利主要是对于买方,也就是S基金投资人,增加流动性主要是对于卖方也就是相应基金份额的出让方,套利和流动性构成了促进S交易的核心底层动力。目前国内S市场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存在4种交易类型,分别是 LP份额转让、资产包交易、基金重组和接续基金,LP违约率相对较高,使得在当前LP份额转让中,早期资产交易占比过大。当年基金的 LP认购,由于种种原因后续无法进行出资,它转让的更多是认缴未缴部分的份额,基本以0元对价出让,按照1:1的金额进行后续S基金出资人的出资。另一方面由于退出压力的问题,导致GP更多选择在晚期通过接续基金对资产进行清算和优化,这是一种套利行为。LP的份额转让原因,由于不能够出资,对于接续基金的份额转让,主要基于它的流动性管理。

(三)定价困难、交易成本不可控与标的匮乏成为各类型S交易的突出难点

首先在交易发起阶段,标的本身的匮乏是S资产的卖方和买方信息不对称;在交易执行阶段是转让意愿的确定性、GP和LP协商难度大,还有定价标准与经验缺乏,是交易推进的难点;在交易落地阶段,交易成本不可控、专业服务的缺失是交易方比较关注的难点,最终就是交易上诉三个方面,三点的交易难点最终解决还是要靠S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靠较长时间进行逐步完善。

(四)交易散点化明显,非机构投资者为主要交易方

不同类型LP在资金规模、资金市场化程度、资产配置边界、风险偏好等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策型、公共型、产业型,这类LP主要聚焦在资源、产业、行业、地域的整合,更关注回报稳健性;另一类是财务型和金融型LP,对于现金回流时间和收益空间有更高要求。整体而言,在目前宏观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的非机构投资人是当前阶段最积极的参与者。受资管新规的监管影响,金融机构大量出让非合规资产成为卖方的主要发展力量。市场化母基金和S基金受限于发展阶段,参与交易的比重较小。

(五)交易方仍以机会性导向为主,专业能力提升会带动系统性增长

目前S基金市场的交易系统性还不够,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机会性还是占比较多,系统性作为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占比还是比较少。

(六)S资产配置:变被动为主动

变被动为主动仍然是以机会型交易为主,围绕它的确定性和成长性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随着S基金的发展,在这个方面会越来越主动,寻求主动的资产寻找和交易匹配。

(七)S资产定价:在确定性和成长性中找到平衡点

每个S资产都是一个资产包,它底层是一组企业股权的组合,每个企业的股权在投资到了一定时间之后,如何定价都是个难题,如果把他们放到一个资产包里,是一组企业股权,而且都是一级市场未上市的,进行定价更是非常大的难点。原价和溢价对于卖方是更多的定价策略,但是买方一般都希望能够获得安全垫和折价,这就是买卖双方对于S资产的定价难以达成快速一致的原因,需要长时间磨合,这是全球S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快速解决方案。

 

五、总结

(一)S市场的优势不止于流动性,更能对LP和GP产生价值拓展

S交易是私募股权领域的金融创新,其本质是金融工具,它不仅促进了流动性,而且还促进了资金和资产的协调分配,帮助LP和GP等参与方实现多重诉求,进而撬动更大的市场价值。

对于LP来说,更多是提高了收益确定性和获利空间,S交易对LP价值的拓展,基本是流动性、投资组合的再平衡,还有减少投资组合回报的波动性,以上三项都超过了80%的价值确定。

对于GP来说,S市场的发展对于G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价值创造层面,为LP提供流动性、优化DPI与锁定收益、扩大基金投资组合价值都超过60%作为 GP的价值确定。S市场无论对于LP还是GP,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价值。

(二)市场机遇与展望

第一,S交易规模将持续保持稳定,渗透率不断提高。未来三年,随着在2015年到2017年4万亿私募股权的设立存量,现在会有巨大的退出诉求,这些存量将催生更多S交易机会。未来2-3年是中国S市场的快速发展期,落地的交易案例将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渗透率将明显提升。

第二,交易架构将进一步复杂化,交易主体将多元化,GP的主导比例将逐步增高。目前,LP份额的转让是国内最主流的S交易类型,GP绝大部分处在观望和被动阶段,随着未来的市场发展,会有更多GP主动通过接续基金方式实现对优质资产的更多陪伴,GP主导的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第三,交易生态将趋于完善,系统性投资人与专业投顾平台将成为中坚力量。目前S交易还处在散点状态,随着市场发展,会有更多中介机构,还有更多专业化机构进入到里边,会使买方和卖方主体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优质资产和资金实现更精准匹配,系统性投资人以专业投顾平台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第四,投资策略与定价逻辑更趋明晰,S交易金融工具的属性会更加明显。随着交易相关的数据、行研、顾问、中介等专业机构的深入发展,将为市场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链和交易辅助,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辅助定价科学化,助推交易方投资策略和定价逻辑进一步明晰。

总体而言,S基金、S市场和S交易三位一体,对于一级私募股权的后续延伸和发展,未来三年将会有爆炸性增长,尤其是未来随着国有背景管理人进一步介入,也将会大大激活市场活力。

 

问答环节

提问:S基金的具体概念是什么?私募股权圈直接称其为S基金,放在更大的金融体系里面是否应该称其为私募股权的S基金?

刘冰:从理论来说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个另类投资,这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实践方面,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对于相应的基金份额的转让,在这里衍生出一个二级市场,如果把LP作为出资人投到基金里边,作为一级市场,没有到期的基金份额的二次转让,就构成了它后续的投资实践,即二级市场,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叫做S交易,相应的S交易所设立的基金叫S基金,现在会有专门管理人专门设立进行S交易的S基金,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国资在这方面涉猎很少,国有背景投资人在这方面都不是交易的活跃者和目前主流,不管是管理人还是投资人,都是围绕个人还有市场化投资机构,最典型的歌斐资产。随着后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资背景管理人和国有资金进入到市场里边。

提问:S基金在估值方面的管理过程中是怎么面对挑战的?

刘冰:估值确实是难题,对于股票界来说,如果是一个资产包,一般会打折,打折的基础是按照市值或者是市价打折。但是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它的份额转让可以有折扣,但是折扣对应的定价基础不存在,因为它没有可以快速量化的市场估值,它对应资产包,一系列资产组合,这些资产组合绝大部分都是一级的,就是非上市的,非上市资产又是以财务性投资,或者占股比例都较小,对于每个占股较小的非上市公司股权进行估值定价都是一个难题,更不必说这是一堆或一个资产包,相应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非常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基于此,就衍生出目前为什么国内有国有背景的人和投资机构参与很少,因为国资对于基于财政和国资背景的监管制度有一系列要求,存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大家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很大难度,对于S交易需求是巨大的。现在资管新规对应的金融机构有万亿股权投资的基金份额要出来,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投资,就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资金要接,但是他们之间如何谈妥价格,一直都没有非常快速的手段促成交易,基于定价,目前还是处于讨价还价的过程。

提问:S基金估值讨价还价过程有没有比较理论性的思考框架或模型?

刘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假设基金份额只投了一个项目,对它进行估值,如果是个上市公司,简单按照上市公司目前的市值作为它估值的依据,如果它是非上市公司,就按照目前从实践中比较流行的可比法,它公司无论从性质、业务还是数据,对应有没有可比的上市公司,按照可比上市公司的估值,无论是PS、PE还是 PB来进行可比,这是可比法。第二就是收益法,用收益法不管是对它未来现金流进行核算,还是确定它现在的股权价值,都能够确定一个股权价值,对于非上市公司用可比法和收益法,这两个方法分别测出两个股权价值,两个股权价值再进行折中,最后锁定一个估值,这是完成第一步。

完成第一步之后,买卖双方就S基金份额的估值进行协商,谈一个折扣如8折、9折或95折,主要是根据买卖双方自身诉求,如果买方特别看好基金对应的底层资产,特别看好未来资产的上市前景和未来增长,他可能会给相对高的折扣;如果买方不太看好,他可能会压低价格。对于卖方也是一样,如果卖方对于流动性诉求非常着急,马上就要处置这个份额,他可能愿意给出更大折扣,如果他只是待价而沽,可能会不愿意付出较大折扣,如果他对资产未来看好,他要价也会多一些,他如果不看好,可能给予的折扣就会多一些。这就是更加复杂的买卖双方基于客观和心态的变化。

提问:S基金在作为国资方面有没有会计指引或者监管要求?

刘冰:有监管要求,监管要求主要是在于如果你是资产持有者,对外进行资产转让处置,要遵循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交易最终不能有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以上是如果国资背景作为卖方的情况。国资背景如果作为买方,估值要进行溢价的确定,如果有溢价,同时要按照相应的评估手续,获得上一级监管机构的确认,并且要把溢价理由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释得通,能够获得监管部门认可。

提问: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S基金有没有比较客观且具有说服力的估值方法?

刘冰:估值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更多是符不符合监管的要求,最后它是个商务条款。在实践上来说,最看重两点,第一点是对于底层资产的判断,它是不是个值得去投资的资产,这是核心,换言之,你把它买来后未来你能不能够受益,这是作为业务部门或者投资人的看家本领。第二点,作为国资背景的,无论是投管理人还是投资机构,要确保决策投资流程合规,中间不能有任何瑕疵,该走的手续一个都不能少。把握以上两点,国资背景是完全可以参与到交易和投资环节中的,现在大家更多是对这类业务持观望和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张语婷

来源:【TGES前沿讲座】2022年第八期 股权投资与风险管理(3月19日)

刘冰: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时间:2022-03-19
演讲题目: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专家简介: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筹建设立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总规模3500亿元),目前投资管理金额1000多亿元
刘冰-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刘冰-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刘冰-中国S基金的现状和发展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