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嘉宾:
叶远刚:美国三叶科技创始人兼CEO
谢平:美国 Visa B2B 政策法规董事
施浩:穆迪董事总经理,中国区主管
杨志明: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局副局长
陈忠阳(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导
会议议程:
一、事件回顾与各方观点综述
二、专家观点阐述
三、互动交流
一、事件回顾与各方观点综述:
(一)GameStop事件发生的经济、政治和监管背景
1、经济背景:
(1)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使得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持续下降,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股票等资产。
(3)受疫情影响,美国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转移支付等,使得散户手中资金较为充足。
(3)受疫情影响,美国游戏行业迎来增长机遇。
(4)通讯革命带来经济和政治领域去中心化和反精英倾向,这一倾向蔓延至金融领域。
2、政治背景:
(1)美国社会贫富分化,内部割裂问题加剧,民粹主义兴起。
(2)美国社会反政治、无政府主义的兴起。Reddit有点类似中国的BBS或网页论坛,活跃着很多年轻的、拥有本科以上文凭的反政治虚无主义者, WSB(r/wallstreetbets)是一个美国散户投资者论坛, Reddit及WSB的文化是反政治、无政府。
3、监管背景:
特朗普在任期间放松金融监管,以下是特朗普在任时期部分放松监管措施。
2017年11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相对温和的革新方案《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该法案在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营交易、中小银行特别是社区银行、资本市场等的监管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放松。
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监控对冲基金的风险,包括杠杆率,并解决数据盲点问题,但后来被特朗普政府关闭。
特朗普还任命一名前白宫律师事务所律师Jay Clayton管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大部分股票和股票期权市场,克莱顿曾为许多华尔街客户辩护。
2020年6月25日,五个联邦监管机构投票表决并撤销沃尔克规则中的某些规定。该变化将使银行更容易投资于风险资本,并将调整对银行对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投资限制。
(二)GameStop事件发生的微观基础
1、GameStop公司基本面与股价表现的背离
(1)GameStop 是世界著名游戏在线销售厂商。受疫情影响,GameStop线下零售业务遭到重创;基于成本、战略方面考虑,GameStop公司已关闭大量线下零售店。
(2)GameStop已连续亏损两年,其中2018年净利润为-67.3亿美元,2019年净利润为-47.09亿美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29.58亿美元,但其股价涨幅巨大,表明机构做空是有基本面支撑的。
2、做空比例极高缺少现货支撑
(1)但游戏驿站的空头曾占到公司流通股数的140.57%(这一数值远超美国市场的多数公司(特斯拉的空头/流通股数约7%),美国市场上空头比例超过50%的公司总计仅8家),很容易形成逼空风险。
(2)通常这类做空的对冲基金都是以Swap的形式开展业务,杠杆可达2倍甚至更多,这也是为什么GME的Short Interest能达到140%+。
3、WSB活跃着大量投资风格激进的散户
(1)WSB(r/wallstreetbets)以其激进的交易策略而闻名,主要围绕高度投机性、杠杆化的期权交易。WSB的成员通常是年轻的散户和投资者,他们忽视基本的投资实践和风险管理技巧,通常将高风险的日交易视为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获得额外收入的机会。
(2)WSB上的散户对华尔街对冲基金大幅做空GameStop感到不满,并有组织地买入GameStop的股票。
(三)对市场监管层面的教训和启示
1、此次事件可能引发监管介入更多领域和监管收紧
诺亚控股集团首席研究官夏春认为,更多领域未来将面临更多监管压力,如提供信息交流的社交媒体,提供证券交易的平台,对冲基金,拥有众多粉丝,号召大家一致行动的KOL,甚至散户这个群体。
美国证监会及美国期货监管委员会分别于1月29日及2月1日警示市场参与者守法交易,表态高度关注相关事件,并将对事件所可能涉及的市场操纵和欺诈等违法行为及时展开调查。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耶伦认为,市场的完整性很重要,她要求讨论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及其是否符合一个保护投资者的、公平有效市场的要求。
美国监管机构官员表示,非银行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事件可能会加速监管机构对这类机构的审查。监管倡导者预计美国财政部将重新启动此前被特朗普政府关闭的检测对冲基金风险的项目。
2、对冲基金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
杠杆比率、主要交易对手提供的融资和对冲基金交易拥挤性,是控制对冲基金潜在负面影响的关键控制变量(王刚和吴畏,2009)。
韩立岩和谢飞 (2009) 研究也表明,对冲基金的杠杆水平是其影响系统风险的关键指标,随着美国对冲基金行业的扩大,其与银行业之间产生的共生关系导致系统风险从对冲基金行业向美国银行业传导。
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表示,GameStop的传奇故事说明了对冲基金为什么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她表示,SEC应该出台旨在赋予个人投资者权力的监管措施。
3、监管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育
Arthur Levitt Jr表示,证券监管机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促使公众作出更明智的投资行为。
(1)积极追击市场谣言。
(2)评估当今交易平台背后的科学性。
(3)定期提醒投资者注意金融中一些不可改变的规律。
(4)改进警告样板,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
4、需重新考虑是否应将少数大型对冲基金指定为SIFI
Alexis Goldstein表示,经过此次事件,监管机构应该重新考虑是否应将Citadel等主要对冲基金指定为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
实证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可以由对冲基金产生。为了应对对冲基金带来的风险,美国国会根据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授予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将对冲基金指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这一指定将自动导致严格的资本约束和对这些非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的限制。然而,自FSOC获得这一权力以来,没有一只对冲基金被认定为SIFI。
Shelby(2017)指出,金融危机后的研究也发现,系统性风险仍然是这个细分行业中日益令人担忧的问题。随着该行业的发展,系统性风险威胁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扩大。
(四)对投资者的教训和启示
1、散户参与非理性的投机风险巨大
Taylor Tepper表示:当正确投资时,投资者会通过价值复合的渐进过程缓慢致富,但不应该加入到GameStop这场闹剧中去。那些最后接盘的投资者被迫以低价卖出股票。WSB所传播的,其实是一种无视及希望颠覆市场规律的短期主义及金融反智主义。
2、投资者需提防拥挤的交易
David Russell表示,拥挤的交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市场并不完全理性,而且总是带有一定的从众心态。对于拥挤的交易没有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但它们确实有某些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同步的价格运动(相关性)。而且,它们往往会达到极端估值。
3、小型对冲基金应加强风险管理
“GME:史诗对决背后的风险管理”一文指出,华尔街很多的小型对冲基金更多的是依赖投资经理、交易员自身对风险的理解进行管理,又因为投资人更偏向于追求收益,所以很多时候对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往往不充分。
(五)对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启示
1、科技革命、极端流动性和高度发达的衍生品加大证券市场风险
瑞士信贷私人银行亚太区副主席陶冬认为,科技革命、极端流动性和高度发达的衍生产品,令这场对决史无前例;衍生工具在极端情况下有极端的后果。只要流动性流入足够长时间,“理性”、基本面研究完全可以败给流动性暴力。突然地暴力袭击看空盘,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震荡,甚至制造金融系统风险。
2、金融企业需要更严格的内部控制
Guberman表示:监控员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互联网活动、视频会议和其他通信形式的公司应确保员工不参与进行零售交易的某些聊天室。令人担忧的是,若员工在这些聊天室里发布信息,这可能被视为试图操纵股价。
3、对冲基金给投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GME:史诗对决背后的风险管理”一文指出,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主要为开展PB(Prime Brokerage)业务的投行,如何规避对冲基金的违约风险,如何动态的根据市场调整保证金和完善追保制度,如何更好的控制如同此次GME大幅飙升产生的大规模损失等,都是投行风险管理需要研究的课题。
4、Delta中性失效
“GME:史诗对决背后的风险管理”一文指出,在极端行情中,仅仅保持delta中性是不够的,因为Vega敞口存在,隐含波动率的不断攀升(GME的IV曾达到500%以上!),账面亏损也会加剧,除了简单的平仓了结外,最理想的情形是通过构建Call Spread,即买入更高行权价的Call来对冲各类Greeks,动态保持Delta,Gamma,Vega敞口的最小化,更好的规避风险。
5、不应因此否定做空,同时称赞金融的民主
Larry Hatheway和Alex Friedman表示: 对于做空,那些对对冲基金的空头被挤压感到高兴的人显然已经忘记了媒体是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大肆宣传空头是理智和美德的。对于金融的“民主”,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制度不应与“民主”相混淆,也不应追求“民主”。民主分配资源对市场经济是有害的。Dan Davies也表示,金融市场不是民主市场,小投资者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支柱。投机在股票市场上必须存在,但需要加以限制。
6、健全的自由市场非常重要
Nathan Kowalski表示,健全的自由市场非常重要。在金融危机中,卖空被禁止,现在个别经纪已限制购买一些股票,如GME。这不是一个自由市场,限制购买的最初想法是为了保护人们,但限制购买后却发现,这其中存在一些与保障市场运行相关的问题,而Robinhood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才能恢复正常的市场功能。
7、应将尾部风险管理提高到更高位置
(责任编辑:李珊珊)
二、专家观点阐述:
凡事都要有“带头大哥”,GameStop这件事也是出于论坛上带头大哥的一己之私,搅浑了这摊水。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首先是自媒体的狂欢,不管是在中文还是英文界面。一开始,大家都有一种狂欢,在欢呼雀跃,好像“起义”成功了。但实际上未必是这样的。市场是可以通过价格来反映的,GameStop本身是一个个股,所以它的股价波动非常大,因为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相对容易操控它的股价。从WSB论坛上的讨论来看,除了GameStop之外,还有由散户开头,机构和机构躲在后面对干的这种操作。由于GameStop整个盘较小,比较容易操控,从最高值300多到今天收市50多。同一时间,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WSB上出现了对白银的煽风点火,也有鼓动大家像对GameStop“造反”一样的观点。但是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一个星期,白银的价格并没有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飙涨。这背后有几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基本盘的问题。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白银本身基本盘的量太大,相对来说要操控就非常难。同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市场因素,贵金属和美元之间是一种“逆向关系”。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个趋势就是美元指数在逐步地抬头。当美元指数往上涨的时候,贵金属是会出现和美元指数呈反向的走势。这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事件。所以说,与其说是“起义”“革命”,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比较复杂的博弈。其中的参与者有很多,既有个人也有机构,既有热血青年也有老谋深算的投机者。
这个事件可能引发的监管效应,我再补充几点监管和调查的问题。SEC在整个事件中也面临着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对SEC来说,他们的调查本身有一个非常棘手的地方,就是操控与自由表达观点之间如何界定,这将会是未来SEC对整个事件调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所谓的Collusion vs. Individual Decision。这个和前面说的问题类似。Collusion本身有大家的阴谋和操控,而Individual Decision就完全是个人行为,因为市场本身就是由众多的个人行为形成了市场行为。再有一点,说到做空机制和做多机制。我个人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市场机制应该必须有多、空双方的博弈。因为市场本身是反映人性的地方,如果有多、空对手的对决,这个市场相对来说是健全的。
还有一个未来会受到影响的就是法律诉讼问题。大家应该对美国的市场比较熟悉,美国市场有一个奇葩但是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每当证券价格有大起大落,随之而来的就是集体诉讼。但是集体诉讼本身也比较难,从法律的观点来说,罗宾汉本身的确中断了用户的交易,但是所有券商都有类似的用户条款,用户条款中很明确地界定了券商有权利在任何时候停止交易。所以要从这个方面起诉罗宾汉是会比较困难的。
再有,讲到社交媒体的问题。除了对罗宾汉这类券商提出的诉讼,还有不少诉讼针对社交媒体,说他们传播假消息。这一点也有很多挑战。这里涉及一个1996年的旧法案,1996年的时候美国国会推出的《通讯规范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其中的所谓“230条款”在当时是为了鼓励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社交媒体的行为不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方式来界定,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大家发表的言论观点都是自由观点、个人观点,很难以社交媒体这个平台来起诉。这里又涉及网络中性化的问题,即所谓的Net Neutrality。
目前,整个事件还在发展中,并不能因为这个星期GameStop股票相对稳定下来就认为这个事件已经结束了。这个事件貌似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在偶然性背后带有很多历史的必然性。与其说是散户的兴起,倒不如说是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人散户和机构之间对信息的获取相对向个人和散户倾斜了,相对会越来越平衡。也就是说,大家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比以前相对来说要平衡许多。而在这个前提下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市场动荡,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发展会很精彩,尤其是拜登的1.9万亿美元计划的推出对市场、对美元的走势都会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叶远刚:
GameStop或者其他比如AMC这一些股票引起了很大的波动,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一些原因可以谈,有一些则没有必要谈。因为股票波动很正常,从股票波动本身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特别。2008年的时候,Volkswagen的股票被做空了,当时有很多对冲基金做空它的股票。另外一家德国的公司Porsche想take over Volkswagen,所以它用Option买了很多它的股票,控了10%的股。Volkswagen的股票在一个星期内从70涨到1000,很多对冲基金都倒掉了。所以这种做空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Volkswagen比GameStop的幅度要大很多,GameStop从20到50。所以做空本身并不特别。
有几点可以特别讨论。从大环境来说,为什么美国会发生这样的事?疫情之后,美国政府发了很多钱来刺激经济,真正的钱是在刺激股票市场。很多人拿了钱后不用,银行存款增长很多,利率又约等于零,所以钱自然就跑到了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很热火,因为钱太多。再加上疫情之后很多人在家远程上班,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玩股票。股票热是一个很大的背景。
我并不觉得是像很多媒体所说的那样是散户和对冲基金在打,最近几天越来越清楚,事实上是对冲基金相互打。散户有点凑热闹。因为散户在论坛上聊天的信息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信息,所以记者就很喜欢报道。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华尔街的朋友们聊天,很清楚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仅是散户在买,很多大的对冲基金也跟着在买,还有很多股票市场的Market maker也在买。所以说,散户在Reddit那个聊天平台上,我们打个比方,最多六百万人,每个人花一千美元,也只有六十个亿。六十个亿在股票中不算一个很大的部分。所以说真正的交易不是散户在做,还是对冲基金之间在打。一些大的对冲基金已经倒掉,但是新的对冲基金已经上来。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卖空的股票和普通股票之间的比例在最高的时候比100%还要高,现在已经降到40%到50%。GameStop股票现在已经冷静下来了,但是给人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虽然散户在整个GameStop中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他们对舆论的影响很大。舆论总是要偏向散户、平民百姓,不会站在华尔街那边。所以散户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强的政治力量。监管机构今后将会进一步调查,怎么来保护散户。
保护客户有两个方面。一是客户在网上交流的时候是否被他人用假信息迷惑。如果假消息流传,很难追究责任人究竟是谁。因为美国是个新闻言论自由的地方,必须证明他传播假消息是自己直接得利的。第二个方面,从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角度来说,“Know Your Customs”(KYC)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券商对客户的了解不是太多,有些客户没有多少钱,他也不知道买这个是不是适合他。所以之前也有公司不让散户去买这个股票,因为股票降价对散户的影响散户是很大的。
还有一点是美国的交易机制。在美国,买股票后两到三天才能到自己的账户。在这三天之中,很多事情会发生。如果波动率很大的话,很多交易就不能做成,很可能会关闭。比如你要用100买这个股票,就需要有人用100卖给你。如果此时股票价格是200,那么他买不到股票卖给你,这个交易就会关闭。两天的风险很大,所以纽约的票据交换所要保证买和卖顺利完成,要增加保证金。现在可能的改革是美国的交易周期可能会缩短,但是美国的系统是多年以来建成的,要改变是很困难的。
总结一下,这次并不是像媒体所说的散户和华尔街的对打,实际上是华尔街几个大的对冲基金之间相互的对打,散户只不过是看热闹的,但是有时候看热闹自己也会受伤。这次的事件暴露了美国股票交易的几个弱点,美国的券商如何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客户。现在的媒体和社交平台对股票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次的Reddit平台只有四五百万人,如果是上千万人的话可能问题会更加严重。
施浩:
这次事件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散户的参与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散户的参与起到了一个大家都有共识的重要作用,导致了一些大型的对冲基金业务受到了严重地影响。而在这场对弈中散户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赢了”,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我赞同刚才两位专家的观点,并想补充几点。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对于WSB论坛上一位比较激进的意见领袖的采访。他是南亚的难民,在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学的计算机科学,后来在谷歌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身价几十亿。我们一般把传统的华尔街看作Old Money,而我们注意到在这次事件中的参与者和意见领袖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Old Money,他们基本上都是移民的后代。包括从美国证券的分裂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的Old Money有不同的意见。本质上,这种Old Money和New Money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这次的事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散户成为一股力量,被New Money利用和推动,影响未来整个投资领域市场。
第二点,散户投资作为一种业态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三十年代金融危机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散户的参与,那个时候散户没有权力和能力做任何股票的操作,只能通过自己的经纪人。后来有了互联网和电子邮件,这个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散户投资者金融市场,这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次的事件本身是业态到了一定程度,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把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产生了质变,这种事件还会长期发展。还有一个例子,是音乐方面的。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任何人想要搞音乐出名必须依靠大的唱片公司。但是现在这种大的唱片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地减小了。现在如果你能够在Facebook上吸引到粉丝,你是先在网上出名,建立自己的粉丝基础,然后唱片公司会来找你。网络时代把很多行业的业态都彻底改变了,金融行业由于其监管,看上去改变得比其他行业慢一点,但是很明显它还是在这条路上。
MIT的教授曾提到过一个概念“文化部落”。大家如果熟悉中国的直播带货,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部落。WSB论坛也是一种文化部落,它未来对投资者的影响已经不像传统的方式了。现在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他们也会追随一些意见领袖,不同的意见领袖会有自己的粉丝。将来影响投资者的传播渠道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看到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参与者,这些年轻的投资者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思考方式将会对整个业界散户投资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窥见冰山一角,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势态在逐渐爆发,整个行业要对此做一些准备。行业的业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次的事件有新闻效应,让大家好好地回顾分析一下业态的发展。
我们应该期待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关于监管方面,监管会遇到一些很微妙的情况。一方面,我们从市场发展来讲需要扩大市场的参与度;一方面,我们又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信息是千变万化的,消息的真和假有很多的维度。在传统的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相对比较好掌控,因为它们有牌照来管理,而自媒体几乎是没有门槛的。并且消息的真假有待商榷,可能提前一分钟这是假消息,一分钟后这就是真消息了,这些很难管理。未来美国的监管机构可能要参考中国监管机构的一些做法,但是很难直接学习,毕竟两国的政治法律体系不同。而且,监管上风险控制得过多了,可能某种意义上扼杀了市场的活力,这个平衡点很难有个理论的标准,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对冲基金本质上是基于一种对冲策略的,这件事情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未来的新的对冲基金对于自己对冲策略的研究和开发不得不考虑“文化部落”的影响,即要考虑这些所谓“另类数据”的影响。传统对冲基金是对财务数据和交易数据的深入研究做出策略,未来这是不够的。
“文化部落”是一种新的现象,不会消亡,只会继续发展。未来无论是对投资者的教育还是监管方面如何监管,促进和管理的平衡点在哪里,如何深入研究这一概念是越来越重要的。中国也有很多投资的公众号,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公众号还没有形成像WSB这样爆炸的效果。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
杨志明:
首先,我非常赞同前面几位专家的观察。我的分享题目是“以散户抱团之名”,就是说这实际上并不是散户的行为,更可能是机构借散户的名义的操作。
为什么这件事会这么博取眼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能性。第一,在美国股市中机构占比较大,散户击败机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引起了轰动。当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没有成功,现在是不是在金融领域算成功了呢?第二,事件发生后大家在探讨这是不是一次金融暴力?第三,这次事件是不是也给中国的散户带来了“战胜机构”的希望?
我谈三方面看法。
一是对事件的判断:这一切都是谋划和布局。任何时代的群众运动,背后一定有靠谱的组织者,无论是社会领域还是金融领域。
首先,从游戏驿站股东占比上看,持股大于5%的股东占76%,5%是350万股,即使是持股1‰,即7万股,也不是散户能买得起的。如果按网上的说法,拿财政补贴买股票,估计在开始的时候也就买几千股而已,到后来只能买几股、几十股。所以从占比上看,散户占比是极其小的。其次,从事件的时间轴梳理来看。从2019年六七月开始,有人就发帖称自己要抄底游戏驿站。2020年四月份,游戏驿站的流通股已经被控制锁死了很多。流通股本身已经不多了,这其中又有人在长期持有,留给空头做空的空间是不足的。这是一个关键信息。还有电商平台的创始人和一些大机构也购买了很多游戏驿站的股票。这一系列的事件,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讲,都是有人在一步一步推动操作的。还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做空股票的数量达到了流通股票数量的140%,也就是说如果遇到市场大规模逼空行情,这些机构哪怕是把流通股全买下也无法偿还前期卖空数量,结果只能是破产。第三,从重要股东的买卖情况来看,2019年的时候是比较集中的,2020年7月份是比较集中的,这其中也有大机构进入。机构长期潜伏和布局,并且做空本身存在巨大漏洞,被对手抓住利用了,再结合一些舆论宣传和时机把握。这实际上是利用散户的逼空行为,一部分机构赚取了另外一部分机构的钱,只不过是绑架了草根的机构对决,不存在“散户赚了机构的钱”或者“散户吊打机构”的情况。游戏驿站事件也让我们想起了2013年“中国大妈击败华尔街大鳄”的轰动新闻,那次不是在资本市场,而是在商场扫货黄金,后来黄金价格经历了几年的下跌,最低的时候低到了每盎司1100美元以下。我觉得,游戏驿站事件和当年“中国大妈击败华尔街大鳄”事件都是别人误导或操纵了。股票市场是资本利得之外的零和博弈,笑到最后的肯定是机构。当然这是在资本利得之外的,如果投资资本市场跟着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这倒是可以的,但是短线的和资本利得以外的就是零和博弈。
二是关于监管,即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这里面有两种行为:过度炒作和限制交易。我的观点是两种行为肯定都应该监管,因为都涉嫌操纵。事件的开始,大家更关注后者。这也是幕后推手想要的结果:一旦监管注意到了这件事,那么便先把草根推到前面去。Robinhood等在线经纪商实施的交易限制,引起了不同政治派别政界人士的愤怒,从激进的国会女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到保守派参议员特德·科鲁兹。一些评论人士甚至指责这些经纪公司是华尔街的阴谋,目的是保护某些亏损不断增加的对冲基金。即使是前一种行为没有操纵,也应该监管。因为极端的股价波动可能使投资者遭受迅速而严重的损失,并削弱市场信心。但实际监管的操作难度较大,因为开始设计时就绑架了散户,使监管部门很难找到证据,而且民粹主义是令美国政府极其头疼的问题,不得罪民众也是美国政府的政治正确。没有监管的话一定会形成垄断,形成垄断一定会造成操纵。强监管是维护公平正义、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不二法门。在如何监管的问题上,实际上涉及了两条比较重要的法案,都是1934年的,我在此不再细说了。
对美国监管的挑战来说,我认为这件事确实是有幕后推手的,而幕后推手的存在会不会改变美国加强监管的态度,我认为也是会的。针对这件事出台相关制度是不可避免的。还有就是美国证交会将面对一个根本性转变:在资本市场,新一代投资者开始以非传统的方式和非常规的原因进行股票交易。这是这次事件后监管面临的根本性突出问题。
三是国内A股散户能不能效仿。我认为如此极端事件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虽然我们股市上被割韭菜的情形一直有,但要散户击败机构必须有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市场条件。美国市场可以高比例做空,而我们虽然有融券,但融券是某些股票的一定比例;美国市场没有涨跌停限制,否则拉高数十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有就是盘子小,股价低。其次就社会条件而言,普通民众要对金融机构有很深的对立情绪,国外从次贷危机之后,社会对金融机构的对立情绪就很深;要有强烈的社会变革诉求,媒体发达,言论无管控。再从三个视角分析:从散户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散户比较“聪明”,经过近30年的洗礼,不太会相信如此简单而低劣的信息,更相信自己认为的内部信息,而不是网络信息;中国的散户不会死守某一个目标,大部分会是在击鼓传花中赶快脱身;中国的散户太多了,不会死守一只股票。从推手的角度看,没有人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让上百万的散户相信。从监控的角度看,中国对网络舆情控制要严格的多(监管反应倒不一定很快);估计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开始在做此类事件的预案。
三、互动交流
叶远刚:
我这里没有这个数据。机构是大多数,散户是少数。不用做很大的计算,散户的人数总的来说是远小于华尔街的。
谢平:
具体的数字可能会有出入,但是大家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就是整个事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散户起义,背后是复杂的机构博弈,是机构借散户之名的博弈。与其说是散户与机构之间的对决,不如说是金融市场里面多、空两个阵营的对决,每个阵营里面都有机构和散户,而散户只起到一些橱窗效应,真正的大军团还是大资本。就像我前面所说的,GameStop本身的股价和白银的股价来做对比就可以看出。GameStop本身股价波动厉害、博弈厉害,但是在白银的市场里面对价格的推升基本上很小,没有很大的推升。因为在白银市场里面主要还是以机构为主。所以,所谓的“散户斗倒华尔街”,其实是市场正常的多空博弈。
陈忠阳(主持人):在中国有很多股票群、投资平台通过很多隐蔽的关键账户进行联动交易,实质上也是对个股的一种操纵。对此,我们如何监管、如何反思?
叶远刚:
在美国,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有很多法律,其中一个是防恐怖分子,要求机构了解自己的客户,不能与恐怖分子做交易。很多散户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这个产品是不是适合他。KYC从911事件之后越来越大,现在如果一个客户要在公司开一个账户,都是明账户,不可能用假名字,都用的身份证。在美国市场上,最可怕的不是散户的问题,是要有一道防火墙。GameStop这个事件中有一点很清楚,监管机构也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Robinhood跟散户宣传说可以在我这里买股票,是免费,然后每个人都去买股票,因为在这里买卖股票是免费的。但是买卖股票不可能是免费的,所以Robinhood是怎么得到钱的?他是把散户的订单卖给华尔街大的股票公司、券商来赚钱。所以这两部分之间要有一道防火墙。
杨志明:
国内这种一个人操纵很多账户基本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很多钱,他要开很多户,这些都不是假账户,而是用别人的身份证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开户。在这些账户上打入量不是很大的资金,操作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的监管也查获了很多操纵股价的行为。那是怎么监管的呢?首先是看是否有异动。现在所有的交易都留着数据,一旦发现一只股票有异动的迹象,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认为有可能被操纵了,那么监管部门就会查是哪些券商在哪些户上做的;其次是查这些账户的资金流动,虽然这些户都是用不同的身份证开的,但是通过资金的流动可以查到钱是怎么来的、从哪来的,一直往上查,就能追到某一个或某一些户了。所以关键是看作的手法隐蔽不隐蔽,是否引起监管的关注,还有就是看花多大的成本去查,如果不惜成本,所有的操纵都能查出来。
同时我也想问谢平谢总一个问题。我认为我的观点和您总是很相似的。刚才您说券商关闭交易、停止交易这个事情是允许的,但是这种停是双面的停还是单面的呢?是停止游戏驿站的交易还是只停散户不停机构?这些是否合规合法?
谢平:
有关停止交易的这个事,因为我没有看过罗宾汉contract,所以我只能从框架上来谈一谈。我们以罗宾汉作为例子。其实机构的用户协议是罗宾汉与用户之间一对一的协议,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停止和用户的交易。同时这个停止交易不仅仅对散户生效,对他所有的对家公司也是生效的。通俗的话来讲其实是“拉偏架”。当然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我们只能看后续证监会对罗宾汉的调查了。
叶远刚:
像罗宾汉这些经纪商跟散户停止交易不是要保护散户,而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资金了,因为DTTC增加了保证金的金额。
陈忠阳(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这次的事件还没有完全结束,未来还将有很多的信息放出来,很多专业人士都在观察与分析。我们将在后续继续关注此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