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唐科伟,巴克莱集团风险部 部门高级副总裁
演讲时间:2014(第十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2014年11月18日
观点综述:
模型风险管理在伦敦是非常热的主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过去100年来西方银行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英国2014年还没有走出经济衰退,尤其是2008年、2009年、2010年大家批评银行过度采用复杂的模型。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发现很多模型都是存在不足的,整个银行都进行了业务的大调整,不再去设计这些模型了,对复杂产品的需求减少非常明显,各个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模型都进行了检验,尤其是压力测试在极端情况下对银行的影响。人们发现不同的压力测试模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包括实施的细节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非常大,即使意识到模型的不足也难以避免模型风险。
无论是交易账户还是银行账户,模型已经嵌入到各项业务运作的日常细节当中了,模型使用者、高管、监管机构都很重视模型的风险。对于做模型的人来说,对模型很熟悉了,在建立模型时就要提出适用范围和存在风险。曾经在汇报过程中,CRO问过风险偏好模型和压力测试模型为什么完全不一样,他们应该存在一致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管需要去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在使用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如果高管的观点和模型结果不一致,要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向高管做解释,否则会面临不必要的挑战,要做好受到高管挑战的准备,当然很多时候高管会认为模型是对的,但是有些时候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经验是对的。模型需要做调整,高管在乎模型的结果和适用的时间和条件,比如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设计的,很难预测中长期的未来。另外在银行内部信用周期变化时,可能也会出现模型的不适应。模型维护存在时间人力和决策的成本,企业有很多模型,有很多时间人力的要求,模型风险管理部根据高管的要求对模型进行调整,在监管部门看来,他们对模型有一个定义,需要业务部门协作鉴定。
量化模型风险产生的影响,像利率等模型已经很成熟了,大家都在用,也知道存在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压力测试去衡量模型风险。
模型风险管理的原则除了精确性和保守性,还有稳定性和复杂度。高管是不相信复杂的模型的,因为模型越复杂就越容易受到经济的影响,更容易接受的是简单的模型。稳定性是指,在不同的商业周期下模型的实用性会有偏差,如何确保在各商业周期的适用度是很重要的。管理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检验和细节的确定,不管是外部软件还是内部开发的程序都需要确定细节。数据质量是模型的关键和基础,要确保模型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上。
模型风险管理的治理方向上,如果对模型认可度高,会将它提交到模型开发委员会,进行审批,然后提交到风险管理委员会。模型方针是最基础的,要达到基础的要求,对重要的模型要求会更高,次重要的模型要求会低一些。
(整理人:宋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