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金融控股与风险治理(2013)

 

演讲嘉宾:陈忠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演讲时间:2013(第九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专题论坛之二: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2013年11月09日

观点综述:

一、风险的主观性、客观性问题

      关于风险管理的一点思考。一个是风险的主观性、客观性问题,再一个就是害怕风险的一种心理,这是我的一个体会,我觉得风险管理到最后研究的有点偏哲学层面。

      强调风险管理的客观性的时候,其实也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主观性,主观性的根源在于风险是与人相连的,离开人谈风险没有意义。

      现在谈以风险为本的工作管理,其实还是以人为本。关于风险的主观性,这些年我分析它其实并不是一种客观性完全分裂的,而是一个对立统一,也是包含了风险的典型的哲学思考的特点。还让我想到了VaR作为现代风险管理标志性的技术,代表了整个现代风险管理的发展。

二、机构风险治理

      现在有一个概念叫风险治理、风险所有者。要搞清楚风险是谁的,作为一个机构,你所做的行为,那个风险不一定是你的,你做了事了,风险有可能是公司来承担,或者别的部门来承担,或者你的下属去承担,或者你的上级帮你承担。要搞清楚风险管理者和风险所有者之间的这些关系,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这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以及对监督的管理、对激励的安排。风险治理、风险回报、风险管理的行为,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激励机制。

      机构层面要有整体的战略,要有风险的偏好政策,一盘棋的东西。不仅仅是防火墙就完了,还要整体协调发展,风险管理不仅仅光是堵的问题,都江堰就是靠疏。所以,整体的战略和策略其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再具体到内控和流程的管理。最后还有文化,文化对于集团来讲,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业务适合保守型的,这个文化要能够整体统一起来,我想这是机构方面该做的事情。

      最后就是技术层面。重要的是在集团层面要把控到所有分支机构的风险,要能识别、衡量风险,而不仅限于集团总部,甚至要协助下属机构去识别,当然每个子机构要建立好自己的识别体系。因为风险识别不出来,就不懂得害怕,所以无知者无畏。有时候无畏,无畏倒没关系,因为无畏是勇敢,但是就怕是无知。如果是知而无畏那是另外一个层次,而如果是不知道风险去承担风险,尽管短期内结果有可能一样,但是长期来看,两种模式下的结果确实很不一样。

      所以要做到知,关键是要建立起风险的整体的衡量体系,这是基础设施,数据、IT各种计量要统一起来。这里面有一些管理的工具,即风险偏好管理、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本市场的做法,等等。这些都明白以后,才能更加谨慎及管理得更加的到位。

    (整理人:王悦丞)

陈忠阳:金融控股与风险治理(2013)
时间:2013-11-08
演讲题目:金融控股与风险治理
专家简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陈忠阳-金融控股与风险治理 陈忠阳-金融控股与风险治理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