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金融风暴和金融风险(2011)

 

      当前的金融风暴以其惊人的破坏力和广泛的波及范围令世人感到惶恐,但在人类历史上这已经不是人们经历的第一次金融风暴,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有长足发展,应从历史的角度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待金融风暴。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金融风暴

      第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股市大跌,同时带来的经济紧缩和大萧条;第二次金融危机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造成了股市低迷,经济环境不景气。所以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实际上还有一个时间期望周期,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市场大概低迷12年时间。本次金融危机有一个与前两次不同的特点,即全球化。在一个全球化市场下,金融危机的系统风险非常大,所以本次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更大,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二、从风险的角度看待金融风暴的发生

      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流动性,市场发展导致流动性是支撑市场的主要力量,如果没有了流动性,将对市场带来很大冲击。2006年左右,金融机构的很多经营活动都是靠短期证券抵押交易来实现的。一旦流动性没有以后,证券抵押交易就降下来。证券抵押交易在2009年较2006年缩小一大块,即流动性发生了不足。第二点是杠杆风险,伴随着流动性带来的风险就是杠杆风险,如果杠杆风险很大,一旦金融机构没有了流动性,金融机构就会面临很大危机。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非常大,股本只占到4%,大部分经营活动都要通过短期的东西来支撑。所以本次金融危机中很多投资银行倒闭了,被商业银行收购,商业银行的股本通常都达到了8%。第三点是欧美银行风险管理做得太细,过分依赖计量。因为风险的控制和检测做的过于周全和到位,从而因为做的过细,导致反而抓不住重点。同时如果风险管理的过于细密,没有考虑到外界的系统,那自身风险的检测无助于准确检测到市场的系统风险。

三、关于“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巴塞尔协议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尤其是针对“大而不能倒”的银行,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新巴塞尔协议里一个重要规则就是要解决资本和周期的关系。往往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非常少,而到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银行就会出现问题。新巴塞尔协议就是要强调怎样能够在经济好的时候,银行也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能够承受下一次经济的萧条。因此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欧美的金融监管机构也下了大力度,制定了内容丰富的金融改革法。

(整理人:郭雨珊)

Steven Zhu: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2011)
时间:2011-10-21
演讲题目: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教训和挑战
专家简介: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纽约)全球市场风险部风险分析主任
Steven Zhu-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2011) Steven Zhu-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教训和挑战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