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科技+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8)

 

一、科技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加速金融资源注入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为我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产业互联网是将产业线下模式转移到互联网模式。一方面是产业与科技相结合,特别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科技的深度结合。另一方面是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通过金融的特有功能为整个产业增效、升级、转型来助力。但是,在产业和金融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痛点。

      产业互联网的痛点在于平台模式导致的信用分散化,金融的技术建设资源不足,各机构对接标准不一,多套服务标准带来的不良客户体验等。而金融机构的痛点在于缺乏场景风控体系,交易真实性难以核实,无风控数据标准,产品定义不满足需求,对接边际成本高等。百融云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的生态圈,通过数据赋能、资产化赋能、平台赋能,把资产和资金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还需要征信技术的创新。信用科技以替代性数据评估金融信用,替代性数据是以非历史借款、还款行为数据为基础的“非金融数据”,包括企业之间商业履约行为的履约数据、企业和高等级企业的业务往来的关系数据以及产业链条上生产、交易、流通环节产业数据等。信用科技的核心是以“替代性”数据代替信贷历史数据,破解“无征信不授信,不授信无征信”的死循环。

      百融云创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平台,通过征信技术的创新以及智能科技风控手段,构建强大的数字化信贷服务能力,打造“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圈,目前已覆盖纺织品、物流、快消、塑化、大宗商品等众多场景。助力多产业多场景的金融服务,在资金和资产之间架起双向互动桥梁,实现普惠金融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助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案例分享 — 物流行业

      我国物流行业运输市场体量巨大,2018年年底我国社会物流的总费用达到13.3万亿元,占GDP比率为14.8%。但实际运力多是由小微物流企业提供,运力主体呈现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多、经营弱等特点。同时,小微物流企业还面临主体轻资产、信用弱、交易信息不对称等现状,使得物流行业金融渗透率低,中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物流金融的解决方向在于交易结构设计,形成业务与资金的闭环管理以及基于大数据构建主体及交易信用智慧风控模型。百融云创基于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立足产业场景,借助金融科技风控手段,嵌入物流交易环节设计了一系列核心物流金融产品,如订单融资、云仓融资、运费贷、ETC贷等产品,助力物流、交易和金融服务高效协同。同时,通过覆盖信贷全流程和核心物流场景,百融突破物流金融最后一公里,搭建了物流金融风控模型体系,助力产融结合,构建一整套物流金融服务生态。

 (整理人:曾文泽)

蒲克强:C+B小微金融的未来(2018)
时间:2018-11-17
演讲题目:C+B小微金融的未来
专家简介:加拿大帝国银行风险管理部、IBM首席风险顾问、普华永道金融风险总监以及澳新银行风险模型部中国区负责人
蒲克强-C+B小微金融的未来 蒲克强-C+B小微金融的未来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