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透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09期
1988,关于投资分析的几个问题,《统计研究》第03期
1988,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透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09期
1988,关于投资分析的几个问题,《统计研究》第03期
(一)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刺激机制;
(二)农产品价格提高;
(三)各种投人要素的综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没有考虑到责任制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效应,如劳动的质量,土地的质量,因地制宜的效果,投入要素的节约等因素的情况下。1978年之后,责任制在中国从无到有,从零零星星到全国普遍实行,到1983-1984,家庭承包责任制才全部实施,这都引起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1980年除外,因为1979年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个特大丰收年。
近年来农业的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体制的变革,责任制的落实,给人们带来的刺激效应,那么在完善了农村生产责任制之后,要提高农业生产靠什么呢?显然,体制完善以后,发展的势头就要减缓,因此我们要刺激农业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一是完善价格体系,二是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三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来源:1988,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透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09期。
进行建设速度的分析,即投资完工率,这个指标在我们的统计年鉴和其他教科书中所计算的并不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它受到本年投资大小的影响,而新增固定资产并不是本年投资中的一部分,是本年总建设规模的一部分,因此原来的公式:
完工率 = 新增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0%
应调整为:Rt = OFt /Kt ×100%
Kt 是本年的总建设规模,OFt-1是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实际上还包括与新增固定资产相对应的那部分不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
本年投资的发展速度必须等于上年新增固定资产的发展速度,从投资系统来讲则是流入速度必须等于流出速度,从绝对量上并不要求相等。投资扩张系数与流入流出速度都能够说明本年度投资是否超过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流入速度>流出速度说明投资过热,流入速度<流出速度,说明投资萎缩,两者均是不好的现象。
来源:1988,关于投资分析的几个问题,《统计研究》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