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银行家》第03期。
2008,论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特区经济》第09期。
2008,中外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比较研究,《金融与经济》第07期。
200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参与金融租赁业的可行性,《银行家》第06期。
2007,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与管理的冲突与协同,《经济导刊》第06期。
2007,中国邮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银行家》第11期。
2006,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模式,《金融与经济》第09期。
2003,网络银行业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企业经济》第01期。
200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银行家》第03期。
2008,论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特区经济》第09期。
2008,中外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比较研究,《金融与经济》第07期。
200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参与金融租赁业的可行性,《银行家》第06期。
2007,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与管理的冲突与协同,《经济导刊》第06期。
2007,中国邮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银行家》第11期。
2006,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模式,《金融与经济》第09期。
2003,网络银行业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企业经济》第01期。
一般地,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目标是为了追求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包括“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实现所谓的“1+1>2”或者“2+2=5”,通过整合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取得相关的竞争优势。通常协同效应需要通过必要的母公司的集中管与协调来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要大于一般的控股公司,主要原因是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子公司相关资产,尤其是资金等金融资产的资产专用性显著低于实物资产,金融控股公司的资金、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营业网络与设施、核心技术、品牌,客户等资源可在金融控股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及各个子公司之间低成本地转移与共享,进行配置与再配置。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实现的协同效应(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空间相对于一般控股公司而言相对较大。
一般地,公司组织结构从U型(直线职能制)、M型(事业部制)到H型(控股公司制)分权程度越来越高。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最为“分权”的H型组织结构,显然,这种“分权”型组织结构不利于金融控股公司追求“协同效应”而进行的必要的集中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分权”的组织结构与“集权”的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根源在于: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产生是监管当局在金融机构的效率与系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不是金融机构自身权衡风险与收益的结果,为了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监管当局允许金融机构进行混业经营,但是为了便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利用“法人分业”来实现风险隔离,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因而限定金融机构只能采用控股公司结构,由不同的专业子公司分别经营不同的金融业务。同时又要通过分业监管来降低监管难度与监管成本。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金融控股公司在分权的H型架构下为实现集权的种种努力,也不难理解金融控股公司在“金字塔”式的多层级组织架构下为缩短“指挥链”,实现直接协同而导致的“扁平化”冲动。
来源:2007,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与管理的冲突与协同,《经济导刊》第06期
1、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善和内部管理失控。我国的金融租赁市场起步较晚,长时间以来,国内具备持续筹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因政策限制无法进入该领域。
2、风险管理不到位。相对于银行信贷,金融租赁通过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拥有租赁物品的所有权,而不是贷款对应的抵押权,能够将信用风险与企业破产风险有效隔离,因此理论上它是一个风险较小,比较稳健的行业。可是现实中承租企业拖欠租金现象非常严重。
3、资金瓶颈突出。金融租赁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租赁标的价值高,资金周转期长,极易形成资金的固化与沉淀,使金融租赁企业难以承受资金压力,陷于流动性不良的困境之中,因此筹资能力是决定租赁公司发展规模和经营水平的主要因素。就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而言,不仅股东资金实力弱,而且长期以来自身在融资上也受到诸多限制,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实力弱也是造成租赁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核心竞争能力欠缺。金融租赁是一项高度专业性、技术性的业务,在进入行业的选择、项目可行性及效益评估、风险评审与跟踪、设备残值判断等诸多环节上,不仅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具备专业化的判断能力,更需要具备敏锐的产品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营销能力。目前我国租赁行业因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经营观念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无法为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1、在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上,银行可以通过并购、控股、合资、新设等方式以出资人的身份进入金融金融租赁行业。银行应首先确立旗下金融租赁公司的战略定位,可以考虑与自身所述金融控股集团内其它金融企业的协同,并同时与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相协同。
2、选择交通、水务、通讯、飞机、铁路等领域作为进入金融租赁的主要行业,这些领域的未来现金流良好,且行业中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大,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可以较好地降低银行从事金融租赁的信用风险。另外,这些行业的项目往往需要大规模资金作为支持,正好能够发挥银行的资金优势,提升银行在金融租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3、可以选择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竞争力强的发达地区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银行的网络优势。该地区应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完善的债权人保护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来保证金融租赁出租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可以要求承租人提供额外的抵押、质押或者第三方担保来降低违约风险。
4、为了保证业务的稳健开展,银行可以先在一至二个地区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5、鉴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金融租赁公司普遍还存在租金拖欠严重、经营效益差等问题,银行与现有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合作,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评估租赁公司的历史问题和经营能力,目前应对租赁公司重组整顿后的经营效果保持关注。
来源:2006,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模式,《金融与经济》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