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宋立松

宋立松

中信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CFA,FRM,曾先后从事外汇资金交易、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国别风险管理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等工作,参与商业银行的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曾就任中信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一、关于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主要是伴随国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国内人民币债券市场从无到有,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投资也相应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但是正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是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逐步发展的,具体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体系也是逐步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体系和理念已经不适应业务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蓬勃发展,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参与主体、产品种类及结构逐渐丰富。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不同的债券品种分别由交易商协会、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分别监管。随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债券业务规模也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增长,从近两年数据看,商业银行持有债券金额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比例约为19%。从银行内部来看,参与到债券投资业务的部门也从最初的司库逐步扩展到金融市场部、私人银行部、同业业务部门等。

(二)债券投资与银行传统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异

      1、合同谈判方式不同;2、合同条款不同;3、合同履行方式不同;4、资金结算方式不同;5、投后管理重点不同;6、风险处置方法不同;7、在流动性管理中的作用不同;8、ABS与一般债券在多方面存在区别。

(三)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模式调整思路

      首先要在统一授信管理的整体框架下,建立统一的债券授信审批流程,优化债券授信审批方法论。银行应建立一个全行统一的债券发行人库,并定期更新。只有纳入发行人库的发行人才能够给予授信。未来应尽快整合并统一风险限额体系,真正统一全行债券业务的风险偏好,避免不同部门限额指标不同及相同的限额指标限额值不一致而可能引发的部门间套利现象。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管理内容,因此应考虑将表内债券投资职能归口至单一部门,该部门在统一考虑资产负债、流动性和经营效益等三方面的影响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债券投资组合的配置,从而既提高决策效率,又降低多头决策可能产生的冲突和成本。要科学划分债券资产类别。然后在全面考虑风险偏好水平、计划投资规模、限额指标约束及资负流动性管理要求等的基础上设计投资策略,明确不同债券类别的目标配置比例。

      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风险频发,商业银行应将传统信用风险预警与市场风险维度预警有机结合,建立符合债券投资业务特点的风险预警体系。除了跟踪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地区等维度的新闻这类传统信贷风险预警之外,还需要建立市场风险维度预警——从市场波动、债券评级变动等维度监测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变化,提高预警的前瞻性和效率。

      在当前外部监管持续加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持续强化金融市场业务内控及操作风险管理极为重要。

      来源:《风险管理》杂志2019年第3期

 

二、从近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现阶段风险趋势与突出问题

      我国现阶段风险趋势与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突出”“三个重大”“多个趋增”和风险表现形式的演进。

      1、“一个突出”

      “一个突出”指的是信用风险。从2012年到2014年,货币政策不断收紧,经济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一轮的信用风险。2018年,由于政策方面宽货币紧信用的特点,导致了区域风险有所上升。在资管业务方面,非标业务的信用风险的暴露比较明显,尤其是信托贷款和股票质押。随着信用风险的爆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在不断增加。信用风险的“突出”还有另一个表现,即债委会的成立。

      2、“三个重大”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在传统上更多的表现为未严格遵守内部程序导致出现风险,比如在贷后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最终主要体现为信用风险事件。但其实从最近几年来看,因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的不断增多成为了新表现。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认识不断加深的一个过程。因为操作风险本身的定义就是上述四种来源,以前大家都认为内部程序问题导致的信用风险事件是最主要的;但目前来看,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也愈发重要,其主要表现为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科技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随着监管的重视,这几种风险慢慢地从操作风险中的一个方面,逐步上升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风险类别。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在原来没有被当做一个单独的风险点,但现在因为合规风险被处罚的事例也越来越多。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合规风险监管处罚的重点领域包括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和房地产业务(违背宏观调控政策)等。

      声誉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信息是通过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发布的,渠道单一,且主要是线性传播,对银行的反应时间要求不高,所以声誉风险是比较好控制的。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负面信息相反是自下而上爆发的,即从一个点发起,早期的时候可能不太明显,但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可能整个信息就会快速爆发式地传播,导致在网络上形成很明显的热点话题。所以这要求银行有更前瞻性的目光,在达到爆发的临界点之前进行快速地处置。

      3、“多个趋势”

      市场风险

      在国内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身投资的债券资产和交易的衍生品因市值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第二类是在代客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第三类是在理财业务中进行债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分为两个方面,即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这两方面都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失控,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并且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是相互交织发生的。

      国别风险

      根据穆迪的统计,2020年以来,有21个国家主权评级被调降或纳入负面观察,这也说明国别风险在将来需要被重点关注。国内的商业银行一方面在国外有众多分支机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国际业务,包括跨境的银团贷款,都会受到国别风险的影响。

      洗钱风险

      过去很多人认为洗钱风险是只存在于国外、离自己很遥远的一种风险,但从中国加入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以后,国内的金融机构也需要逐渐去面对洗钱风险。

      4、风险表现形式演进

      现阶段的风险表现形式表现为衍生转化、叠加交织和负向强化等特点。衍生转化表现为,上述多种风险随着市场发展不断衍生转化,最终多集中体现为信用风险。叠加交织表现为,伴随复杂交易产品、互联网金融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等因素影响,一个风险事件往往是多种风险同时叠加。负向强化表现为,各种风险的转化和叠加,对银行均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负面影响一般会形成负反馈,层层叠加,最后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将金融机构推入破产的深渊。

(二)未来风险管理的思考

      1、加快五个模式转变

      (1)从边界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

      (2)从被动应对向前瞻性预判转变

      (3)从对人的控制管理向人机结合控制转变

      (4)从管理风险向经营风险转变

      (5)从以资产业务为主的风险管理向涵盖业务、信息系统和员工行为等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2、加强五个薄弱环节

      (1)信用风险防控

      在信用风险防控中,第一要加强全流程授信管理;第二要加强风险预警的作用;第三要研究建立保障配套机制;第四要制定重大信用风险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2)操作风险防控

      在操作风险的防控中不仅要切实运用好操作风险三大工具,即操作风险自我评估与控制、操作风险关键指标和损失事件收集;同时也要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

      (3)市场风险防控

      在市场风险防控中要强调“总分协同”。

      (4)洗钱风险防控

      对于洗钱风险防控,第一要“了解客户,真实开户”;第二要有明确的授权机制;第三要明确交易监测范围以及实时监测的监控名单范围;第四要制定并执行清晰的客户接纳政策和程度,明确禁止建立业务管理的客户范围;第五要对高风险客户或高风险账户持有人采取强化措施。

      (5)国别风险防控

      对于国别风险防控,同样需要“总分”的良好配合。总行要设置限额、合理分配、密切跟踪、及时更新评级;分行要提高重视度、具备敏感性、关注国家及总行风险测算。

      来源:2020TGES系列论坛-02:信用风险管理和内部信用评级——宋立松《从近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