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韩晓普

韩晓普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帝国理工学院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硕士、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学硕士。从事大型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项目评审工作17年,具有银行、证券、总部/分支机构的多岗位风险管理工作经验。

一、关于铁路“十五”建设与国开行贷款贷款问题

      铁路“十五”建设目标宏伟,资金需求巨大,如何更多更好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我们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国家开发银行审批建设贷款项目的主要特点

      1、申请贷款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银行重点支持方向

      (1)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要求,能够满足运输市场需求,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国铁主干线的新线建设项目,既有线复线和电气化改造项目。

      (2)铁道部推荐、财务效益较好、信用结构较为完善的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项目。

      (3)适当支持促进铁路机车车辆等工业建设产品技术升级项目。

      (4)贷款风险较小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在审批贷款申请项目时要认真评估货款风险国铁项目的贷款风险主要在于铁道部的整体偿债能力,因此国家开发银行非常关注铁道部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重点分析铁道部整体偿债能力。

      2、了解对铁路贷款项目的评审方法与一般要求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审查一般包括项目概况评审、借款法人风险评审、资金风险评审、市场风险评审、项目财务风险评审等几部分。铁路项目类别不同,对应的评审方法与要求也有所不同。

      (1)要阐明项目概况。除了必须说明贷款项目的地理位置、技术方案、主要建没内容和建设规模,还要说明前期工作进展和工期安排要明确项目借款人。

      (2)由铁道部提出,采用“分借统还”或“统借统还”方式,可按“打捆”方式进行评审。国铁新线项目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或相关铁路局提出借款申请,原则上按单个项目评审。对铁道部“统借统还”项目不进行借款法人评审。“分借统还”项目要对借款人进一步进行评审。

(二)申请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项目贷款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为了使铁路建设项目比较顺利地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评审,更多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铁路建设的资金支持,铁路方面在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的建设贷款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规范借款人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借款人。借款人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完善、规范的财务体系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必要时,可以争取采用铁道部“统借统还”的方式以简化借款程序。以往铁路曾有过借款人情况迟迟不明确而影响项目贷款申请报出和贷款落实的情况。

      2、明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

      保证项目资本金达到开发银行要求的比例,明确资金筹措情况,如资金来源为铁路建设基金或国债等。

      3、对国铁项目统一构建完善的信用结构

      国铁项目统一构建完善的信用结构将大大简化项目的审批过程,加快项目的评审速度,这就要求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铁道部与开发银行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二是铁道部承诺用铁路建设基金承担开发银行贷款还款连带责任;三是铁道部承诺铁路体制改革中确保开发银行贷款债权不悬空;四是铁道部承诺对项目实施招投标和一程监理等风险防范措施;五是如果项目实际总投资超过评审总投资时,铁道部承诺总投资超概部分以铁路建设基金补足,或铁路建设基金与贷款按同比例补足。

      来源:2002,铁路“十五”建设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问题的思考,《中国铁路》第02期

 

二、关于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与实务

(一)证券行业发展情况

      证券行业整体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点:a)券商行业马太效应逐步明显; b)券商总体实力较弱。券商原来本身不是以重资产行业的发展模式开展业务; c)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因此,从行业的角度看,“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合理性。

(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1、信用类产品服务种类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信用类资产占证券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高,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2、近年来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层出不穷,信用环境更加复杂。对于券商而言,信用风险管理的迫切程度和难度都在不断增加。

      3、不良资产处置和化解成为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挑战、新课题,这也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4、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头部券商在许多方面表现良好,但整体证券行业相比于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尚不成熟,在方法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5、相比于银行业,证券行业内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和管理体系。各家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程度不一、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三)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在实践中,证券公司可基于两个视角来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基于公司的视角,主要涉及风险战略、偏好和容忍度、风险拨备计提、准入与限额管理、风险分类、授信授权审批机制、风险压力测试、监控预警与报告、风险应对与处置等八个方面的具体工作;(2)基于业务的视角,主要开展尽职调查管理、内部评级管理、评审管理、决策管理、合同管理、融后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四)关于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于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证券公司与银行股东所处监管环境不同,开展业务风险特征不同,应在深入把握客户及业务核心风险点的基础上审慎开展信用业务,切忌将银行做法简单套用。

      2、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任重道远,在并表管理、统一授信管理、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等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亟待加强。

      3、银行持有券商牌照涉及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重大变革,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行业探索。“最缺的不是钱”,而是资源的整合。期望未来同业人员在普遍关注的实务问题上加强合作交流,一同继续深入开展实践探索,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来源:《风险管理》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