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设计浙江省农信系统信贷合同文本和相关文本
参与团中央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编写《青年创业贷款手册》
2019,打造主题特色支行建设特色品牌,《中华合作时报》 第11期
2011,浅析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型过程的风险控制,《金融经济》 第3期
主持设计浙江省农信系统信贷合同文本和相关文本
参与团中央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编写《青年创业贷款手册》
2019,打造主题特色支行建设特色品牌,《中华合作时报》 第11期
2011,浅析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型过程的风险控制,《金融经济》 第3期
家族式民营企业具有独特优势,比如所有者与管理团队之间的高度信任,因为所有者和管理者团队都是自己家里人,此外家族式民营企业也拥有突出的成本控制力和投资的长期导向,这些优势在企业初创阶段提供了极强的生存能力,并在成长过程中给企业以稳定而持续的助力,因为一户人家会集中所有的资金与资源放在企业当中。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存在较大缺陷,因为家族企业主要的管理人员都是家里人,其他人员很难进入到核心管理岗位,导致公司对家族以外的人员缺乏凝聚力,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此外还有以人情代替制度、难以严格实行科学管理等问题。
首先是公司治理的不健全。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往往都是不健全的,内部控制 制度不落实,决策权、行政权、财务权高度集中于实际控制人及其家族人员手中。第二是盲目扩张的风险。第三是资本运作的风险。第四是关联企业风险。第五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第六是新兴产业风险。第七是资金抽逃或挪用贷款风险。第八是股东纠纷引发的风险。
针对家族式民营企业授信业务,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下原则:审慎选择,择优支持;控制份额,减少集中度;全面考量,拿不准、看不清的项目坚决不做。针对家族式企业我想提出三个策略:第一是家族式企业的客户甄选策略,客户的甄选策略,是银行信贷风控的第一道“门槛”。第二是行业授信策略。从“行业”维度讲,商业银行应当优先叙做行业信贷投向指引中积极增长类、选择性增长类行业,业务叙做须严格按照相关行业政策制度的具体规定执行。第三是企业的信贷产品策略。信贷产品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起到防控信贷风险的目的。
来源:《风险管理》2019年第6期
当前是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时期,根据银保监会同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等推进惠普金融发展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五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主要取得了如下四方面的成果:1.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3.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4.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我国普惠金融事业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亟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 路、统筹发展全局。目前我国推行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下:1.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2.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3.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4.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受到制约,逆向资金流动有待扭转;5.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意识不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有待健全。
1、银行原因:(1)对普惠金融认识不足;(2)对普惠金融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3)推行普惠金融方法不多;(4)银行间的无序竞争;(5)银行员工参与违法放贷。
2、借款人自身原因:(1)借款人过度负债;(2)追求高收益盲目投资;(3)法制观念淡薄,参与借冒名贷款;(4)金融知识缺乏,参与高利贷;(5)参与赌博挥霍。
1、充分认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2、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3、加大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
4、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普惠。
5、规范银行间有序竞争
6、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
来源:《风险管理》2019年第1期
1、风险经理委派制
第一,明确了杭州联合银行试点推行风险经理制的执行初衷,是“为了加强杭州联合银 行辖属各支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完善内控监督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本行的稳健经 营和规范发展”。第二,明确了风险经理由总行派驻到辖内各支行(总行营业部),对支行各项信贷业务进行专业化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管理。第三,确定了风险经理的职能定位。第四,明确了风险经理的岗位考评的基本方法。第五,明确建立了教育培训机制。
2、风险经理分片集中制
根据杭州联合银行设计并推行的风险经理分片集中的基本框架,将各支行按地理位置分成 5 个片,各片区(或委派支行)均确定一位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及责任较强的风险经理作为分片负责人,承担对相应的分片风险经理进行日常考勤及工作纪律的监督等管理工作。
3、风险经理分类集中制
将全行风险经理(不包含委派异地支行的风险经理)分设为主审人员(审查岗)和风险经理(检查岗),主审人员履行信贷审查职责,由总行授信评审部负责管理;风险经理履行信贷检查职责,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管理。人员到位后,由目前的分片委派模式调整为集中办公模式,节约了信贷管理成本、降低了岗位职能交叉重合程度、有利于提高风险经理专业化程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4、初步成效
一是全行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深化。二是风险管理“桥梁作用”得到了发挥。三是风险防控能力有效加强。
第一,风险经理的设置不能完全到位。第二,风险经理所涉及的风险管理领域过于狭窄。第三,风险经理缺乏约束权力。第四,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第五,风险经理的素质参差不齐,进入退出及专业培训机制仍待持续完善。第六,对风险经理管理模式的认识不一致。
1、必须牢牢把握风险经理管理模式的核心要义。
一是风险经理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行情。二是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风险经理制的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应协调好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目标。四是必须重视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五是通过建立风险经理问责制,提高风险经理的责任心。
2、对风险经理的要求。
一是要独立审查,提出自己的意见。二是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事前决策和事中控制方面,并重视现场调查和检查的重要性。三是有必要加强对于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监控,有效遏制操作风险。四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五是要加强与支行沟通。六是要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反馈。七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八是要有奉献精神。
3、对支行的要求
首先,要充分配合风险经理的工作。其次,要充分沟通。最后,要加强信息反馈。
4、对职能部门的要求
第一,要加强对风险经理的培训和指导。第二,要做好协调工作。第三,要定期召开座谈会。第四,要及时总结出可复制的风险经理管理模式。
来源:《风险管理》2013年第1期
1、订单减少的风险;2、企业转型风险;3、技术提升风险;4、产品研发风险;5、人员结构调整风险;6、市场开发风险;7、产品定价风险。
如果我们放弃了小微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就会造成资金短缺,也会影响我们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如果小微企业继续转型经营的话,那么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风险,也就是要增加投入。在转移过程当中我们前面讲的几大风险必须要考虑好,如果这些风险没有考虑,就去转型的话,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微企业困难机遇是存在的,只有抓住其适应双循环的新格局,才能扭转困局、涅槃发展。
我们义乌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有着层级少、灵活性强、决策链条短、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与小微企业有天然的相容性,是支持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所以我们义乌农商也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始终保持“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经营理念。在“双循环”格局下,从5个方面出发,全力助推小微企业成功破局。1.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小微经济消费市场。2、打通内循环供应链,激发小微企业活力。3、落实惠企政策,畅通小微企业融资“血脉”。4、加大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
来源:2020(第十六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总论坛NO.9: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陈文学《双循环下小微企业的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