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
徐凡

徐凡

盛宝银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全球执委会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纽约花旗银行总部全球金融市场部资深交易员,中国光大银行资金部副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风险部市场风险总监,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资金运用部门负责人、首席投资官。

     

交流成果
2012年
商业银行的衍生品业务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2(第三届)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总论坛
2011年
交易帐户和银行帐户市场风险管理的不同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1(第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 专题二 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论坛
2011年
非完备市场下的产品定价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1(第二届)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总论坛

     

交流成果
2012年
商业银行的衍生品业务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2(第三届)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总论坛
2011年
交易帐户和银行帐户市场风险管理的不同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1(第七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 专题二 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论坛
2011年
非完备市场下的产品定价
精选视频
本成果共享主题频道
来源:2011(第二届)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总论坛

投资与风险管理

    (一)投资与风险管理的目的

      ​ 投资的流程,可以简述为筹措资金,制定合同,支付资金,执行合同,收回资金。抛开具体的细节,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达到收回的资金远大于支付的资金。投资的原则是尽可能提高收回资金的数额及其可靠性,保证投资之后一定能盈利,所以投资本身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决定投资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并且坚决执行。投资计划包括投资目标、容忍度、投资时限、品种选择、人员选择、进程监督、计划调整的预案、如何处理投资风险等。完备的投资计划/机制是投资不断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投资中的风险管理

       对投资进行风险管理,目的是为了确保尽可能安全的完成投资任务,尽可能扩大收益,并且将亏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要做到风险的识别。最常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信用是最常见的风险起源,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风险都来源于信用。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它是最致命的,流动性问题的出现很容易导致公司倒闭。第三是市场风险,它是市场成熟后才有的产物,是风险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带来亏损,但是很少直接导致公司倒闭。第四是操作风险,虽然近几年计算机代替了人工,减少了许多人工带来的操作风险,但系统宕机、机器出现故障等风险仍然无法被避免。它很难被避免。此外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等。这些风险直接存在交叉关系。

    (三)资产负债管理

      ​ 近几年,资产负债管理得到监管的空前重视,但资产和负债完全匹配是不实际的,因此存在资产负债错配是正常的,管理好错配风险才是重点。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管理是所有企业的核心;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管理是针对金融机构的,是管理好各个账户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具体来说主要是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和长期的利率风险管理,核心是利率风险。错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包括信息错配(规模效益)、期限错配(借短放长)、信用错配(风险偏好)、币种错配(汇率)、资源错配(跨市场)、监管错配(创新)等,这些几乎是金融机构所有的业务来源,是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之一。若金融机构能有效的管理这些错配,则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错配本身并不是错误,但前述错配均会带来或明或暗的风险,这为风险管理带来许多阻碍。

    (四)风险与套利

      ​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即没有额外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目标收益率与风险容忍度必须匹配。但事实上,市场常常提供套利机会,并不完全有效,这些机会往往来自人的情绪,人的情绪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随着人工智能和量化策略的普及,市场上的套利机会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消失,并且市场上还出现了针对套利策略的套利。人工智能可以避免情绪化,但是否真的能消除套利机会,将市场变得更加有效,仍然有待考察,仍然有许多人在投资时高度依赖于量化策略。另一种解释是,也许市场是有效的,但人们的能力、关注点以及可以使用的手段都是有限的,无法得到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即市场整体有效,但对个体来说,有效性并不成立。

    (五)风险管理的内容

      ​ 风险管理管的是风险偏好,要将风险偏好落实和分解,具体到投资某一类产品;此外,还要平衡投资的回报要求与风险容忍度,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对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和跟踪,最后制定应急处理的方案。风险偏好决定了投资风格以及品种匹配,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不能取代风险偏好。从标普500、亚马逊和黄金的走势可以看出,投资对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持有时长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有很高的要求。风险偏好最终需要分解和落实,可以按风险种类、业务条线、能力边界,考虑交叉传染和极端情况进行分解和落实。在使用数学模型为资产进行定价时,许多假设都与市场现实状况并不符合,所以对极端情况的考虑就显得极为重要。投资人需要对风险管理和投资回报进行平衡,客观评估投资能力和市场机会。回报的要求一定要与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匹配,实现风险容忍度内资源最高配置。复杂的产品并不一定能获得很高的盈利。

    (六)金融科技

      ​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使用强大的科技工具是必须的,市场的复杂程度超出大脑直觉,人工处理的成功大多属于运气好。但是,完整的金融科技框架并不常见,业务平台与风控平台常常是分离的,风险管理技术常常落后于业务部门。在金融科技中,科技是末,金融是本,本末不能倒置。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科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品普及,开拓新市场。金融企业从来都是高科技企业,科技水平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这些工具也存在局限性,科技的进步只能使一小部分人的回报率更高,无法改变整体行业的回报率,不能超过社会财富的增加。所有工具和经验几乎都是针对过去的,对未来一无所知,无论多么复杂的模型,都是用数学来描述我们的理解,投资和风险管理高度依赖于我们理解市场运行机理的这一假设。人工智能也许反应更快,盲点更少,但并不能揭示市场的机理。

    (七)经验与理论

      ​ 理论上,有效市场中没有免费的午餐,风险调整后收益是一致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量化策略和量化工具不断普及,市场的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但是在经验中,市场并不是那么有效的,经验丰富者在风险上的把控更加到位,新手的收益却往往更高,核心的原因在于投资不是一个可重复的实验,投资理论在统计上是正确的,但需要大量的重复实验进行验证,而市场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且意外总会发生。风险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应急处理。从历史的经验可以看出,极端情况并不罕见,但却是模型无法预测到的。例如今年的疫情对整个全球经济的冲击,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模型能够预测到这种规模的冲击,所以全球金融市场都发生剧烈波动,而且出现了原油宝等重大的金融事故。为了应对这类无法预期的情况,应急处理必须有预案。在制定预案时,必须牢记,应急处理是保护底线和生命线,在极端情况下,生存第一。最有效的应急处理模式是完备的预案和及时的执行。

      ​ 来源:2020TGES系列论坛-01:金融市场交易与市场风险管理演讲实录:《投资与风险管理》